2017年11月16日 星期四

研習筆記--廖添丁是義俠?余清芳抗日英雄?


天氣晴好的下午,走進古蹟裡聽一場演講,跟攤在戶外吹風晒太陽應該差不多愉快吧。



是義俠或英雄嗎? 廖添丁與余清芳
2017/11/16蔡錦堂



一、引言
日本澀谷車站前有個「八公狗」的雕像,許多遊客會去合影,還拍成好萊塢電影。故事說,牠是日本東大教授養的一隻小狗,每天送主人上班,有一天主人沒回來,狗仍然忠心守候著、等待主人某日歸來…。
寫下八公狗故事的記者,過世前留下訊息給女兒,說那年夏天很熱、沒有新聞可寫,看到有路人欺負路狗,就編出上述故事,後來還有民眾捐款建造狗雕像。其實每天定時去車站的原因,不是在等什麼主人,而是路上賣小吃攤販聚集、牠等著去撿食物,死後解剖發現肚子裡有很多串燒的竹簽,亦足以為證。

廖添丁是俠盜? 講者還沒有找到「劫富濟貧」的證據,必須存疑
羅賓漢劫富濟貧最有名,故事與影像皆多。
日本例子則是鼠小僧。
你所看到的,就是所謂的「真相」嗎?
如果目前你眼見的都不能確定,過去的「歷史」又如何能辨識記載資料是真相?



二、廖添丁(1883/4/15 -1909/11/19) 義俠? 或盜匪?
台灣有廟供奉廖添丁,塑像祭拜、有聯云「濟弱扶傾英雄漢,忠邦義友抗日郎」。
還有廟中有供奉廖的黑白遺照! 但其實是戰後1950年代一劇團飾演廖添丁的演員劇照。
文字或電影出版品甚眾,著名台語說書人吳樂天口中的廖添丁非常生動,還有林志穎與徐若瑄飾演的版本!
2009年廖添丁去世100年即有辦過研討會,但論文研究對民間沒有任何影響,供奉廖的廟宇也沒有向講者等學者抗議。
09年研討會辦在廖添丁日本戶籍本上「除籍」的死亡日期,1118日。但其實有誤,18日是被圍捕,死亡日期其實是次日早上,應為19日。



根據日治時期廖的戶籍資料頁,可知其父早逝,廖年幼即成戶長,與祖母同住。頁上有載:
明治三十五年十二月十日竊盜,後再犯、三犯、四犯、到台北後還五犯,引起大騷動。
彼時廖尚未成為著名「抗日英雄」,日本官方不必刻意栽贓抹黑,今判決原本俱存,其被審判過程中的文件皆有據可考。
廖從小偷成為大盜、強盜、槍械竊盜、以及殺人,應是受到「奇代惡漢」張富的影響。
廖劫得巨款後沒有「濟貧」,而是尋芳。被捕後又逃脫,再犯案後又被捕入獄服刑,此四年之間沒有見於報端。
1909年台灣日日新報再度出現廖添丁,標題是「槍枝彈藥之賊」,這是廖真正的成名代表作,也是其成傳說的最主要案件。後供稱是為搶劫林本源家、需要槍枝才犯前案,未料遭到大圍捕。
1909827日起台灣日日新報連日報導廖與日本警察鬥法的消息,至11月廖死亡、甚至到該年年低,廖的報導不下三十餘篇,新聞媒體與民間流言瀰漫大台北。報上還刊出大幅廖真實照片以懸賞周知。
91日的報紙以「神出鬼沒」為標題報導其尚未落網的消息,動員大批警力追查仍無法掌握行蹤。
98日以全版7分之3的欄位放大標題報導廖突破警方十重、甚至二十重的圍捕,突然消失踨影。此日首次圖文並茂揭露廖之前於獄中自創的武器,可靈活對付前後左右敵人的突襲,使廖又更聲名大噪。
99日以「廖添丁的舊惡」回顧廖之前囚於獄中時「破牢而逃」,被警方捕獲後又自火車車窗躍出逃脫等事蹟。
這些報導塑造廖神出鬼沒、身手矯健,還能飛簷走壁。
910日之後不再出現廖的消息,直到1120日才報導其被捕並死亡的過程。
除了報紙資料,台灣總督府檔案19091130日還有台北廳長向總督府內務局長彙整的逮捕廖添丁之報告。今檔案已公開,研究能比戰後初期更真實有據。

流言與戲劇在他死後才正要開始。
19091125日,廖之撲殺是本島除一大害。數十名警察不能近其身。
隔年民間有人至其墓前祭拜,有人祈求賭博順利,參拜者上百名。有人祈求廖保祐生病痊癒,靈驗後夢見廖現身枕邊責備,後殺牲宰羊供奉、並演三台戲謝罪。因其靈驗,後參拜者更多。

1911年日本人擁有的劇院(大稻袁與西門町之間))開始演出文明的「改良劇」,劇目即是「廖添丁」,觀者滿座。
戰後1959年台北市文獻委員會出版陳君玉編修的台北市志稿中廖添丁事蹟,就有其父乙未割台時抗敵而死、廖在辜顯榮臥室出現索借千金、廖為採茶女等事蹟,全為無據之虛構。
性質為官方編修的台北市志稿已是未考察史料的描述,其後作者再增添創作也就並不意外。
廖至辜公館索借千金,應是廖「劫富濟貧」形象的來源。
又,若廖父是乙未抗日時死,廖被形塑成「抗日英雄」就很合理。



三、西來庵事件.台南玉井的噍吧哖事件中「抗日英雄」余清芳
被認為是最後的漢人武裝抗日活動,19155月至8月底。前段地點在台南的西來庵齋堂,後段余清芳逃至噍吧哖(今台南玉井)擴大武裝抗日。主事者有余清芳、羅俊、江定、蘇有志和鄭利志等人。

余清芳利用位在台南的齋堂西來庵之改建與祭典聚集資金與加入者,高舉「大明慈悲國」的反日旗幟,意圖推翻領台滿二十年「氣數為終」的日本帝國。
余的諭告文寫出自己為大元帥,舉義討賊,還寫到聖神仙佛、天兵等,含有宗教意涵。
5月下突被發覺後,7月余轉戰甲仙埔,856日率眾約千人,據虎頭山並攻擊噍吧哖市街,事件更擴大。
日本警察隊與台南守備隊夾擊下,余清芳等在822日被捕,被擊斃的300餘人,投降歸順的1400多人。台灣法院審理,被判死刑者866人,實際執行者含余共95人,隔年再增加江定等37人,其餘700多於大正天皇即位大典時獲恩赦減刑。

日本著名文人武者小路實篤以「八百人的死刑」為題,稱此事件為「窮鼠咬貓」。筆下是以同情台灣人的立場。    

其實余沒有多高遠偉大的情操,事件擴大並非因為迷信,而是總督府近代化工程的「林野調查」,讓噍唈哖民眾賴以為生的遭到總督府的收奪、而民不聊生。                                                                                                                   
有資料可證:1915年林野調查數據指出,調查前全台官有林地僅6.2% ,五年後官有地變成93.8%。官民持有比大幅度改變。
主因清代的慣行,山林原野的使用僅依口頭契約,清官方並沒給予人民契狀,因此使用林野為生的台灣人民在這次調查中,無法提出林野所有權狀,因而大量被收歸為官有。且一旦被收編入官有林地,既不得砍伐竹林,亦禁止人民開墾,即使申請使過程繁瑣,還須支付使用費。
林野調查後台南廳林野地,官有林地高達99.6%,噍吧哖等地山林地幾乎全被劃為官有地(之後部分被編為「緣故林」),間接道出事件抗爭的原因。
此為「官逼民反」證據?
大批罪犯後有兩次大赦,一次是大正天皇登基,一是太子訪台,藉機赦免減刑,可視為一種官方與民間和解的方式。
可視為懂得民間「人情事故」的官員處理之手腕。
以宗教迷信、易世革命為主軸「起義」的余清芳,卻成了「抗日英雄」。


四、結語
歷史講求證據,接近真實卻不生動有趣。
民眾愛好的傳奇英雄故事遠離真實,卻呈現了社會集體文化的記憶或期待。





五、對話
 


 蔡老師與聽眾的問答我沒記下來,但會後跟一同聽講的沈老師、還有老師邀來的今天初識的凱榕學姐短暫交談,其實從前威權體制下、保存到現在中學教科書裡仍陰魂不散的「抗日史觀」是最可怕的東西。
真的很可怕。

真的到現在都常在課堂上跟學生說,拎老師 (不是爆粗口,就是敝人在下自稱)當年讀國中高中的課本都跟你們現在的敘事口吻沒有太大的改變…
要不是我凍齡了,還是這些年過去我們的國家社會體制教育整個通通通通,都沒有一點進步?

今天還有這幾天也都有跟學生說到,當年我國中時沒有上有法律、經濟、政治知識的公民課,唸的是只要有基本道德良知都能選出正確答案的偽善學科「公民與道德」,從小訓練我們裝乖裝懂裝假掰啊。
我的高中時代,則是高一高二完全沒在上公民,公民課本長什麼樣真的都完全沒印象,記得的只有看電影還有分組演戲而已,快樂玩就是了。到高三才在背聯考和國考真的要考、真的有「價值」卻完全沒意義的三民主義這個學科,只要背起來就可以拿滿分,完全實踐了現在三四十歲以上的人「只要服從權威和順從其體制就好,不必懂也不要問為什麼」的中華傳統倫理道德,簡稱奴性是也。

現在二十出頭的年輕人啊,現在在學的中學生,才是比我們三四十歲以上、甚至比許多五六十歲的老人更有公民素養。
 不只是108課綱要來大改一番,現在的成年人們的反智、奴性、具備傳統倫理道德和三民主義遺毒的腦袋,都需要徹底轉型正義、大改一番才是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