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7日 星期四

研習筆記--新課綱高中第一堂歷史課教案分享


如何認識過去教案示例
松山高中 陳詩雯
 感謝美麗又可愛的詩雯和一線共同為我們備課,期末衝一場研習真的幫助HEN大!


高中必修歷史的第一堂課,學生具備怎麼樣的基礎?
能讀懂什麼樣的資料?
學生先備知識與固有的迷思?

打破迷思
想要有效教學,便需要知道學生的先入之見是如何發展出來的
強調概念工具的重要性、概念工具如何可能發展。

可以怎麼教
為何放在第一單元,而不是最後總結?
按照時序-先從原住民的史料著手,也作為後續單元:認識原住民族的預備
經典材料-最好能找到白話文翻譯
核心問題-不同人描寫的歷史,會不會不同?
生活應用-做為高中歷史的第一堂課,是否能啟發興趣,以及如何能在生活中應用

老師課前預先安排學習的步驟(鷹架),環環相扣地確定我們預期學生在課堂上學得什麼。
經由閱讀史料+理解觀點 à 原住民、漢人、荷蘭人
開展學習概念,探究不同族群間的差異,並習得尊重多元

為什麼要先確定學習的概念?
歷史教學中可見兩種知識,一是內容或實質性知識,第二序或學科性知識。「第二序」涉及理解一種看待世界的精深方式,有意義的方式聚集或組織知識,我們才能為了運用而記住這些知識。

核心概念:經由一歷史述的探究,分析與解釋作者的立場與觀點。
誰留下的史料?背景為何à作者的觀點如何影響他對於事件觀察與評價? à為什麼要理解:歷史的書寫可能具有觀點?
希望培養學生學習:對人類生活相關議題,具備探索、思考、推理、分析、批判與統整的能力。


選定材料:
陳第/東番記
干治士/荷據初期的西拉雅平埔族 (葉春榮譯註,台灣風物443)
(若選裨海紀遊,則著重顧變遷的概念,故不選。)

選材考量
難易:越接近白話文越好讀。
觀點對比:兩則史料書寫年代相差約25年,他們眼中的原住民是否相同?不同?
聚焦主題:課堂時期有限,聚焦於婚姻主題,凸顯文化差異,也可見其價值判斷

根據同時期不同人物對台灣原住民的記載、探索、思考、推理、分析,不同作者的不同觀點
可從圖像開始,再讀東番記(有周婉窈老師的白話語譯)
可以先讓學生寫個人學習單,再小組討論。先整理個人自己想法,再交流或說服別人。
給學生表格是一種做法,可快速提醒理解能力較弱者找到重點;但缺點是程度較好者會被限制住,不易發揮。

材料來源分析,陳第只待在台21日,有自己實地觀察、也有聽人轉述的,漢人觀點清昕可見。
干治士再三提到「罪」,來自宗教信仰形塑的價值觀。可以認為原住民淫蕩、也可以不批評,但男女關係的開放是事實。


學生學會了嗎?
檢視特定歷史解釋所反映的觀點。

延伸作業:在生活中找到同一事件兩個不同觀點的書寫,例如新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