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31日 星期一

回家


7月底,我的暑假結束前,帶孩子回外婆家繼續他們的暑假。
也意外翻到了我自己小時候的照片,1歲大時在很久以前的舊家的照片。


這個我還隱約有點印象,我上小學前爸爸是騎這種野狼125型的機車,我們就是那個年代會一家四口同坐一台摩托車的典型家庭。


這應該是我唸幼稚園時到小人國遊玩的照片,我和家母。
比較現在小女和我的照片,我們除了臉孔看得出遺傳的力量外,咪米的開朗活潑根本完勝那時還愛哭愛撒嬌耍賴的我呀。

這張是我唸高中還是大學時的照片呢?
彼時外婆還在,外婆的四個子女都還是年輕的前中年期的模樣,表姐、姐姐、和我混在裡頭,更顯得是青春無比。
(真是青春無比,青春無敵,青春啊~~~~~)


這是高中還是大學時拍的?
應該是在湯姆熊誰家頂樓洗晒帳篷時拍的吧,是玟寧的舊家嗎?



老照片是凝結了時間裡的存在。
老家,則是一個人生成長軌跡進好像永遠可以返航的基地。
雖然外婆都過世十年了,但我還是會忍不住習慣說,這是我桃園新屋的外婆家;就算現在要改口說是外公家,外公也過世了呀。

我這一輩的表兄弟姐妹們還有一起在這裡住、玩、過節日、長大的回憶。
我們下一代的孩子們,這天難得有5個孩子一同回來,他們同桌用餐好像就是極限了。外公外婆的第四代曾孫們已經很難有在這屋子裡一同度過節日的團圓家族認同感了吧。


雖然不是全部曾孫輩都能齊聚,至少有幾個會玩在一起。

這三個是比較常能玩在一起的。
舍下的小兒沒有「堂兄弟姐妹」,只有為數眾多的「表親」。這一代的孩子以後在學習認識親族時的教材,應該不會是「禮記」裡的孝服層次,而是手機APP的親戚稱謂計算機了吧!


午睡過後,到海邊去玩。


這種手拉著手的情誼,在孩子心裡留下的,會和在我腦海裡留下的一樣美好嗎?



我的外婆家,是那棟馬路邊的透天厝。
我媽媽的外婆家,是永家海邊的三合院,這是她印象中陪著她成長的海邊。

雖然我沒有「從小在海邊長大」的經驗,但是從媽媽口中,我知道那是她認定的「家鄉」,甚至是未來希望長眠回歸的地方。
家的意象,也是在成長經驗和口耳相傳中,這樣保存在記憶裡了吧?
 


我自己沒有自駕交通工具移動的能力,從來都沒辦法帶孩子到海邊玩沙玩水。
這次也是一樣要感謝姐姐,最疼愛孩子們的阿姨,才能帶孩子們到海邊玩。


到海邊了要玩什麼呢?
有的人是自動開啟外拍網美模式,拿什麼道具都可以搔首弄姿定格拍照…


有的則是上輩子屬狗吧,沒命的刨土挖洞,是要埋骨頭還是要找寶藏呢…


雖然此行只有小童三枚,但還是一如往常的無法捕捉到小孩全都望向鏡頭的合照啊…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小童都泡得全身溼透、泥沙滿滿、而且非常開心囉。








最後一PART的家,是孩子們的外婆家。
我們家每年暑假,都是我有假時全部都留給孩子,接下來就是他們回外婆家度假,過足整整兩個月的暑假。


雖然說兩個孩子都從內湖「移民」送回新店來上學了,但是外婆家還是有滿滿的舊玩具、還有外婆阿姨一直添的新玩具啊!


時隔三十餘年,咪米的外婆給她梳的髮型,怎麼看都和三十多年前我媽給我去小人國時梳的髮型很相似啊?

不一樣的是媽媽變成了外婆,一樣的是她付出那滿滿的愛,還有孩子對她濃濃的依賴。
這就是家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