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0日 星期二
走讀瓦磘溝
社會科教學研究會的時間,感謝筠雅用學校經費幫我們安排了一場瓦磘溝願景社講師導覽走讀的研習。
正好今天陽光晴好,在下午舒適的氣溫裡散步聽故事,真的很舒服。
這一條長約5公里的水溝,從前有清代建造的灌溉用「永豐圳」提供一部分水源,但是在永豐圳已經全面被「加蓋」,上頭就是永和的巷道馬路路面,所以完全沒有雨水的注入補充。
所以… 現在的瓦磘溝全部的水量來源,就全都是雙和地區的家庭污水排放!
全都是污水,難怪要臭不可擋啊!
還好,一邊走著也一邊聞到撲鼻的食物香味。
導覽的老師還介紹我們附近很優質的老麵發酵手工饅頭店,店家馬上招待大家試吃菜單上沒有的蘿蔔糕和芋頭糕,真的是超~~~好吃der !
從福和國中門口集合,走到復興商工附近時,看到這個有趣的景象。
在兩家大圖輸出的店面中間,這戶房子怎麼特別窄呢?
講師帶我們走進去看,這是永和人口快速成長擴張時,有人想出的奇方妙法,在瓦磘溝的上頭加蓋,也就是把兩邊的連物連結起來,非常天才的違建!
因為人群的成長擴張,所以房屋逼得溝渠行水路線硬是轉了兩次90度的彎。
所謂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講師帶我們從巷弄窄路裡走到這邊,真的是豁然開朗了!
你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口,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這一段瓦磘溝的踏查走讀,真的就是這一段最愉快了。
陽光疏落有致,即使是一路追著水溝走,冬陽也晒得人身子都鬆軟服貼了。
同一幅景象,我們可能看到的是不同的風景。
你看到的是紅色的一包垃圾嗎?
還是看到了溝水邊有不同的樹株,多元的生物樣貌,不是無心的政府單位消化預算下種出的一大片清一色的整齊同一樹種啊?
還有,這一段的溝兩邊都是水泥堤岸。
沒有土坡,就沒有會吸水會呼吸的地面,也沒有地下水,更沒有調節雨量和降低氣溫的可能性啊!
再向前一段,真的只要一小段的距離哦,就又看到有一邊是水泥堤岸、另一邊是長滿台灣野草的土坡。
如果政府能有個強而有力者來做個全盤的規劃,地方的文史工作者和學校還有社區都能同心協力,說不定哪天就改造出新北的鴨川或是清川溪了!
同個風景,你又看到了什麼不同的層次呢?
我想到的是新海誠的「言葉之庭」,那個新宿御苑裡一樹快壓到池面的美麗綠色枝葉呀!
(如果在臭臭的污水渠道瓦磘溝也能發展出那樣美麗的愛情故事的話… XD
感謝日本通張小姐指正前面提到的電影錯誤的訊息,已更正嚕~ ^^ )
再走過黃昏市場,走過合併兩條支流的雙叉口,水量穩定豐沛,也有超多為免颱風來襲時淹水的抽水站。
尤其是瓦磘溝流經智光這一段,高高的水泥堤岸上有好多大字,或是圖案什麼的。
這一句最是經典,你看,不論是將來的還是已經過去的,「未來與過去」都是黑(色)暗的啊!
又一處抽水站,還有地方社區的守望相助服務處。
最後的最後,我們的行程沒有走完全部。
講師說,有關於土地的問題,徵收的問題,政府視角的問題…等,本來是要讓參加導覽的人先討論,但是時間不夠只好作罷。
我想,或許未來有一天,也可能有一隻白鷺鷥的視角來分享他眼中的瓦磘構?
導覽結束,要回學校上課表的最後一堂課,沿著溝水信步前進。
正好在這時候遇見了一位在溝水邊寫生作畫的朋友。
真是太切題的風景了阿!
現在的瓦磘溝還是臭水溝。
在污水管鋪設完成之後,在許多面向的合作與長遠規劃之後,真的期待有一天,
瓦磘溝能成為附近居民來散步喝下午茶,外來朋友來此值的一看的景點。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