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民主轉型的思想推手:殷海光
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員潘光哲@國史館
認識評價殷海光的基礎:是什麼就說什麼 --->這是殷海光自己的話。
不要神話化、英雄化,也不要以為他是單獨的一個個人,他是屬於那個時代那個社會的一個人。
本名殷福生,1919出生湖北黃崗的傳教士家庭,高二時開始與清華大學金岳霖教授通信,後畢業於西南聯大,1947擔任《中央日報》主筆,1949年受傅斯年聘為台灣大學哲學系講師。
1949起擔任《自由中國》編輯委員至1960年停刊為止。
1953年翻譯海耶克《到奴役之路》
1957年發表社論「是什麼,就說什麼」,提出「反攻無望論」
1966寫下〈我被迫離開台灣大學的經過〉
1969年9月16日因胃癌病逝
殷於台大任教時當掉太多學生被投訴、傅校長特別找殷來談話,殷回答:我是用從前西南聯大的水準來評學生成績的。
殷自許為「學生知識上的交通警察」。
就讀北京清華大學時受國家政府感召主動從軍,可謂民族主義者。1944年從軍
殷本人:「…西南聯大校園內的風光,就是一個小型的五四。…我們的學校可說集了五四的菁英:從保守到維新,從全盤西化到本位文化,從歐洲思想到孔孟思想,從甲骨文到英吉利文,從唐詩到十四行,從楚辭到莎士比亞…。」
中國學者何兆武回憶:「殷海光是個很怪的人,行為做事怪,思想上怪,即使三青團的骨幹分子也很少像殷福生那樣赤裸裸地反共,所以我們都很討厭他,認為他就是法西斯…」
李慎之:昆明西南聯大有一個叫殷福生的人,專與學生運動作對。十來年後,他在海外華中人中以殷海光的大名領導民主運動
傅樂成憶:殷海光為「息邪說」盡過最大的力量…「蔣委員長每遇困難必有旋轉乾坤的能力」,這種言論在進步學生眼中是很反動的。
走向思想之路:金岳霖的提攜
殷在昆明受金七年的教誨、嚴峻的論斷,以及道德意識的呼吸,自認受到西方最有力量的知識武器的冶鍊:符號邏輯。
16歲的殷福生已在上海「東方」雜誌發表文章,時錢穆、傅斯年、後來的埃及學和考古學專家時為北大學生的夏鼐,都是東方雜誌的讀者。
由此可以殷之早慧。
1946時殷即撰成《邏輯學講話》哲學教科書,時殷年方25歲。
著書都為稻粱謀
「說起「稿費」,它跟我這個窮文人結不解緣。我十幾歲就偷偷投稿給報館。平生第一次領到稿費的那分狂喜,至今不忘。我記得領到稿費以後,第一件事就是買一罐鷹牌煉乳,打開來當街且走且喝。小狂士啊!…稿費成了我寫作的一種甜蜜的鼓舞力」
教書薪水少,稿費收入成了一項重要的補充。
1947年撰「蔣主席與現代中國—祝蔣主席六十晉一誕辰」於中央日報週刊,祝壽文章歌功頌德文字也沒少過。
1948「趕快收拾人心」投於南京中央日報,批評特權、私人關係、失人心。
抨擊孔宋家族的「傅大砲」,撰「這個樣子的宋子文非走開不可」等文,與雷震、胡適、聶華苓等與殷海光集結發行《自由中國》
雷震:五四老人羅家倫跑去當孔孟學會理事去了,還希望他們有什麼作為?
「借五四之酒杯,澆自己之塊壘」將關於五四方方面面的研究與闡述,轉化為批判現實政治社會文化思想處境的「戰鬥元素」。
殷:「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居然還有人用筆墨用口舌把跟大家一樣的人神化起來,說成怎麼聖明偉大,那我們就不用在這邊待十幾年了!」
殷在《自由中國》撰社論「反共不是黑暗統治的護符」,取李承晚為例,不能以「反共」、特務、白色恐怖來作為不民主的統治的藉口。
社論「大江東流擋不住」也成傳頌一時的有力文章,以及後來被體制輾壓的原因。
遂有黨國威權體制下「文化御林軍」為文反擊。
殷致信時任台大校長錢思亮:被迫離開台大
殷甚受學生歡迎,黑板上寫了中國近五十年來思想上最有影響力的人物「陳獨秀、胡適」,聽講學生一片都是笑臉。
因太受台大學生歡迎,學校不準學生請殷辦演講;政大學生辦活動,申請「殷福生演講」即成殷最後一場公開的演講。
此次演講稿「人生的意義」還成香港大學生流傳分享的文章,成為香港中學生的教材文章。
如此受學生歡迎的教授,被迫離開台大,能「開課」不能講課。失去教學舞台,也失去發言的空間。
殷海光著《中國文化的展望》(文星出版)後遭查禁,仍有盜印本。由此可見其受歡迎。
殷任教授時月薪800元,但《中國文化的展望》一部平裝100元,佔八分之一月薪,不算便宜,仍洛陽紙貴。被查禁前,才發行幾個月即售出700多本。
國家安全局公文檔案可閱,時去訪殷海光宅(溫州街18巷)的人都被記錄、呈報給局長,並附上拜訪者的檔案簡歷。
當時溫州街18巷一直常態性停著兩部吉普車,一是為監視殷海光,一是為監視彭明敏。巷口常擺一水果攤,但有人詢問都表示不賣。
溫州街的殷故居內,庭院有殷手造「愚公河」和給其女戲水的泳池。
殷半生為推動民主、針砭時政努力,壯志未酬於五十歲時去世。若其未早逝,至今也才一百歲。
「政黨輪替」的民主經驗不是民主實踐的終點,文化記憶與國民教育不是「去中國化」,而其實該是「去國民黨化」、「去威權化」回歸民主自由的正常國家
是藉由實證研究推翻「炎黃子孫」的神話,文化思想也實踐民主自由。這正是當年殷海光等讀書人所努力的方向。
由擁護蔣委員長、到批判蔣威權體制,從被左派青年視為反動、到後來領導台灣思想文化衝決羅網的旗手,殷的人生軌跡與其留下的思想遺產至今應仍有價值。
歷經時代變遷,回顧殷海光懷持的異議精神,意義深遠 。殷海光強調的幾個觀念:「是 什麼,就說什麼」/創設「講理俱樂部」/「沒有顏色的思 想」等等,仍然足可滋養新生世代的民主想像。
歲月悠悠,撫今懷昔。「在黑暗的地方,螢火蟲也成了光明 的希望」。殷海光未必是世界一流的思想家,卻是台灣走向 理想天地的思想領航者。
歲月悠悠,撫今懷昔。「在黑暗的地方,螢火蟲也成了光明
QA
1、接續殷的民主運動,對今日轉型正義如何看待?
傑佛遜:人生而平等。 -->但不包括黑人,不包括印地安人。
南北戰爭後黑人解放不受為奴,黑人要等到1960年代民權運動後才得到公民權。但此時公民權也未落實至印地安人。
但林肯,傑佛遜,等人的紀念建物仍存。是否應推倒? 還是在不同的時代、以不同的標準與觀點,一再的重新檢視之?
今日吾人如何能要求一個日本振武學堂畢業(僅等同初中,所學內容為日語五十音和基本教練等,根本沒有民主法治現代文明內涵)、其實根本沒唸完日本軍官學校的人,成為一個民主的領袖?
紀念碑不只具有歌功頌德的功能。蔣銅像在中正紀念堂或桃園慈湖,都是景點。對銅像潑漆以胡適的話來說,僅是發洩「正義的火氣」,無助於民主法治與文明的發展。
轉型正義的這段我不認同,德國的經驗還是我認為台灣社會現在太重要的教材。
但是不同想法的對話還是現在最需要一直發生的一件事。T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