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0日 星期六

研習筆記:台灣民主之路/薛化元


228人權研習營 (硬擠到為高中大學生辦的深耕校園講座,為的是朝聖神級的老師講課)

台灣民主之路/薛化元


百年民主之路,要從日治時期開始談起。
台灣何時成為民主國家?
1997年國際評比,台灣成為人權完全自由的國家,那之後一直在亞洲名列前茅(一方面也是因為鄰國不爭氣,也有學者很意外竟然會贏過日本)

荷西時期,是以獲取商業利益為最主要考量,今日不作討論。此時的重商主義與後來日本的資本主義不同。

殖民母國的統治是為了取得利益,不是為了壓制。
超商內的北海道鮮乳,就是標榜給乳牛好的環境,才有更多乳汁,如出一輒。
近代帝國的統治及於神經末稍,和前近代的清帝國不同,前近代的國家公權力大約僅止於縣治層次,無法達到每個人身上,力有未逮。屏東的林少貓被日本政府招安後仍被捕,這種地方頭人在清代是享有一定空間與權力的,但被日本政府逮捕時身上還帶著日本政府發給的給予特權的文件。台北的土匪陳秋菊,被招安後就搬到大街上,狀況不同。

為殖民統治台灣,日本在台灣需實施特別體制,特別法域,最廣為人知的就是六三法。在日本內地可以民主請願,但在台灣就成了治警事件,雖然明明抗爭內容是一樣的。
梁啟超立憲派,戴季陶是革命派,但同樣認為台灣人不要用武裝抵抗日本,應於體制內追求台人最大利益。
1920年代在日本治下的第一代現代年輕人長大成年,有能力使用現代的知識工具質問,為何日本在台統治與在內地不同?此即翁佳音說的「文裝抗日」,引用日本帝國給予的權利,用來對抗總督府,不是推翻。
既然此時總督府說法是「台島內地文化不同」,年輕人就追求文化上的進步,出現「同化」的口號,
總督府知道其中有鬼,遂於日本伯爵板垣退助來台促成「同化會」離台後,立即取締。
雖然六三法在1907年就名義上廢除了,但是後來的三一法和法三號都是同樣概念,特別法域,所以後來的台人抗爭還是主打「廢除六三法」。

一戰後盛行的「民族自決」(台語小學堂:不是「民族自覺」哦),遂使內地延長主義實現。法三號實施後,內地和台灣仍不完全一樣,只是往「內地延長」方向「發展」而已,台人還是不能投票、不能選舉,就算是被徵召去當兵也是遲至1945年的事。
林呈祿至此提出,成立台灣議會,將被總督府掌控的立法權與財產權收歸。台灣住民沒有在日本居住過,無從比較,台籍菁英比較出差別,遂有殖民地議會設置的請願運動。
議會設置請願運動面對的挑戰,有來自左右方向。
左翼的挑戰,最主要是台灣共產黨,以及左傾後的台灣文化協會。有「民族自覺」的左翼,以謝雪紅為代表,主張要脫離日本的殖民統治。毛澤東曾主張台灣獨立,是因第三國際支持民族的自覺;台灣共產當和日本共產黨,都主張台灣建立共和國。
鹿港辜家和板橋林家,代表右派的反對力量。
台中霧峰林家是支持議會的。
林獻堂和辜顯榮都捐助台中中學校。巴克禮使日軍不殺一人入台南城,辜顯榮在台北城其實做的事一樣,但被指為台奸,值得再三思。李春生派辜去迎接日本人,李被從前政府吹捧肯定,為何李被稱許、辜被臭罵?價值觀宜一致。
親近日本殖民政府的辜顯榮與林熊徵組「有力者大會」,才28人支持;林獻堂就號召「無力者大會」出來酸,數千人響應。
鎮壓或打壓是有的,但不只是殖民統治者與被統治者如此二分,還有更複雜的糾結。

1935年台灣首次有投票,至1937進入戰時體制。
盧溝橋事件發生時,中華民國駐台北的領事館和駐東京的大使館都表示「未進入戰爭狀態」不撤館。
1945815日天皇的玉音放送,是事先錄音的。
舊金山會議簽署和約,才結束「戰爭狀態」。

1945中華民國開始統治台灣,把其在中國的一黨獨大、訓政體制,搬來台灣。
台民讀孫文的三民主義,對國民黨統治有錯誤的理解。
19461月根據政治協商會議制定的12項原則、參考有魁北克那樣自治的加拿大而制定的,不是依照孫文說的那樣。
台籍菁英曾受日本統治、曾向日本抗爭,所以才有228事件的衝突發生。

1947實施動員戡亂,台民沒有感覺,因為處於更大的壓制之下。
1949520日實施戒嚴,是交戰地的戒嚴;同年12月實施戒嚴,才是持續38年的。
政府遷台之初,主張即將反攻大陸,遂一直持續戒嚴的特別體制,使「剎那變成永恆」。

ROC沒有「退出」或「被趕出」UN,而是「中國代表權」被PRC取代。
遂無法「回去」或「再加入」,完全被當作空氣看待。

1960年雷震組反對黨主張台灣民主自由被抓。美國支持台灣民主自由,但不能太快,否則台籍菁英掌握政權,其與中共沒有仇恨,不利於美國的國際布局。
蔣經國很清楚必須有美國支持,才能對抗PRC。但接連發生陳文成案與江南案,蔣才宣布蔣家人不會接班,然後不乾不脆的解嚴。

蔣經國實施戒嚴同時,宣布凍結戒嚴法。因戒嚴法規定,戒嚴期間案件於解嚴後可重新上訴,涉案者得閱卷、會知道當初誰告密。就不用現在促轉會那麼辛苦了。
至李登輝時期才逐步開放。

蔣經國也沒打算全面開放,國會就沒有全面改選。至李登輝時期才結束萬年國會,全面改選。之後也才有總統直選,走向民主之路。


Q:接下來,民主的方向是追求國家正常化?
A:一間屋子再漂亮,不是自己的,還是被人家整間搬走。台灣應努力成為被國際認可的主權獨立國家。
不正常習慣了,不知道什麼叫正常。我國在WTO原來的參加者名稱是「大使」,那是代表國家元首,後來是我國自己改用「代表」,自降層次。
東奧正名不能代表什麼,但那是卑微的一個請求。公投應是一種溫和的表達意見的方式,如果我們連這樣溫和的都沒能做到,如何向別人表示我們的主張?
聯合國裡的代表,也不一定要和國家名字一樣。已有前例。UN憲章裡載有中華民國之名,只是現在由PRC代表。

建國的方式很多種,公投是其中一種,巴西的方式也很獨特。喜樂島公投就算通過,也無法完成獨立建國,還需要其他更多的努力。


原想來聽聽看老師怎麼對高中生講這段台灣民主的歷史,後來發現老師還是沒有講得比較簡單,若我的學生真的報名跑來的話,應該會有知識含量太高的挫折吧。
但是我還是覺得有收穫,存下筆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