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0日 星期六

研習筆記--二二八事件的幾個重點/吳密察


二二八事件/吳密察


中學教育都學過此事件,我們真的了解嗎?
如果要使用英文介紹給外國朋友,怎麼說?是意外,還是屠殺,還是什麼?選用的字眼就決定了對此事件的定調,但中文裡仍不清不楚,只用「事件」二字帶過去。希哩呼嚕就呼嚨過去了。
盧溝橋事變,會如果英譯?是意外,還是戰爭?我國不以戰爭稱之,因為國際法上正式的宣戰,交戰國運輸物資的船隻交通工具就可以被敵對國家攻擊;而中華民國在「抗戰」期間從滇緬公路得到英國的物資,不是交戰國的話,日本就不能合理的攻擊了!
這些「眉角」在學校裡沒有時間說,教科書上沒有空間呈現,所以就要用這些課外的講座來補完。

1990年代有些學者進入政府協助處理,希望調查二二八事件不要打假球,不要「兩案並陳、各打五十大板」這種方法呼嚨過去。
吳密察「蔣渭川與二二八事件」(初探)收入『二二八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2)
同樣不是政府的說法,在民間也有不同的聲音,蔣渭川和王添灯就有不同偏重、不同的看法。
所以在研究歷史事件時,先分析材料。有些人有留下材料,有些人沒有。再來一、看是誰留下的材料,二、何時留下的材料。
事件發生當時,各方勢力在運作,有的人想把其他人消滅掉。

當時吳老師正在研究日本殖民地統治政策,如六三法的特殊法域,現都已寫入教科書。
(明治憲法有無施行於台灣?有,只是限於六三法,就不是100%施行。跟中華民國憲法受到動員戡亂和戒嚴體限制,沒有100%施行於台灣,有87分像~)
「台灣人的夢與二二八事件台灣的脫殖民地化」刊於《當代》87(1993/07)
此文撰寫當時能使用的材料不多,但當時老師已把大部分的狀況都寫入了。

幾個重點
l   為何一個緝煙事件會在短期之內引爆全島性的蜂起?
1945年至47年間發生了很多事,累積壓力。
比如說,45815日那天之後,台灣人是戰敗者,還是覺得戰勝了?
大部分的人不是英雄,是善良的平凡人,主要關懷是思考如何度日。不論覺得是戰勝還是戰敗,都知道「管我們的日本人要離開了」,對統治者多少不滿意,對未來會有期待。
二戰後亞非的各殖民地紛紛獨立,歡欣鼓舞。台灣就沒有獨立…
(台灣是光復。好,就算是很高興的光復了,這個又要如何英譯?)
殖民地體制即將抽離,在地的主體性浮現。亞非殖民地各處就是在這氣氛下走向獨立建國,而台灣是迎來一個不名為殖民政府、但其實繼承了殖民統治的政府,而且運作上功能比前那個令人不滿意的日本政府還糟糕。
所以就累積了很多不滿,才會因一個小事件而引爆全島。

l   三月上旬的事態發展
行政長官公署,與地方頭人,合組「處理委員會」。
人民的不滿希望透過此委員會反映、上達天聽;但陳儀是希望利用此委員會把事件平息。

l   處理委員及其內紛
處委員是代理戰爭的戰場,除了原有的地方頭人、行政長官公署外,還有黨部,軍方,更多民間意見,都進入運作。
老師之前寫的文章,比對蔣渭川和軍方的日誌,可以發現即使是蔣渭川這樣的人也被設局。狀況超複雜

l   官民之間的各種派系



l   軍事鎮壓
陳儀向中央請兵,查政府的檔案。
吳師在政府的檔案中找到,陳儀打電報給南京的總統府,人贓俱獲、物證俱全:3/5陳電文上云「曾經要求派兵」,找到了3/2晚上陳就去電要求派兵!
3/3時陳還信誓旦旦向地方頭人承諾和平處理,戒嚴時期老人談起228說陳儀一手請兵、一手安撫以拖延時間的印象是正確的。

3/9軍隊抵台後台人大量死傷,正規軍來的殺傷力非同小可,台人只有可能在日治時期從軍時習得的作戰經驗和倉庫裡取得的少量武器。
軍方大開殺戒,至3月中旬,事態鬧大,中央派白崇禧來台宣慰,事件大致至此平息。

l   清鄉
尚存少部分「奸危份子」,分區進行清查工作,謂「清鄉」。
相關地方檔案保存較好的是在中部地區,台中彰化,去年國史館有出版。
清鄉時要地方政府造名冊,據此抓捕;同時有發布「自新辦法」,把躲起來的人引出自首。其他縣市的沒有留下,但舊台中縣與彰化縣的檔案可以讓我們推論當時各地應都是如此。

l   史料
事件當事人的資料(當時或事後出版、未出版)—蔣渭川的個人記錄資料
官方的調查報告—1947年當時楊亮功和白崇禧的報告
當時國內外的報章報導—1970年代的老師從耆老談話和台大圖書館藏的19473-4月上海英文報紙,發現應是有心人特意留下來的228事件記錄。
(
還有1970年代的三民主義月刊第一篇文章都在批評蔣介石,作者是胡漢民。原來1920年代胡漢民在廣東搞廣東獨立。
中國國民黨裡胡漢民和汪精衛輩分都比蔣介石高,而後來他們都跟蔣不合,這些故事課本都不說。中華民國初年有孫和袁當過總統,之後總統就不見了,再出現的國家領導人是林森擔任國民政府主席,後來最重要的人就是軍事委員長蔣介石,如此敘事其實精神很錯亂。20世紀的中國史,沒有一年是沒有兩個以上的政權存在,但課本都說得好像只有一個政權存在似的。)
官方檔案地方政府有造冊推動清鄉,國營事業如台鹽還有,或許還有發掘的
外國(美國)檔案
蔣渭川在處委會裡如政府的馬前卒,後來被政府找去當官,被很多台灣人視為出賣台灣、以換取利位。為他平反的,是1991年出版的蔣渭川的日記,還有美國領事館報到華盛頓的檔案,3/5陳儀派兵來台消息風傳、蔣渭川寫信給蔣介石,希望阻止派兵行動。
近三十年來的口述當時有參與者的經驗,但也要考慮記憶不清、或是立場與時間的因素

l   史料對照
國防部新聞局掃蕩周報『台灣二二八事變始末記』(1947/03)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新聞官『台灣省二二八暴動事件報告』
閩台監察使楊亮功、監察委員何漢文「二二八事件調查報告」(1947/04)
柯遠芬『事變十日記』(連載於台灣新生報,1947/4)
蔣渭川『二二八事變始末記』(1991出版)

每份材料都有其被留下來的目的,使其相互對照,相互辯論,更逼近事件真相。
20世紀的歷史哲學家海登懷特說過歷史學的方法就是,綿密的圖書館工作,對人與人組成的社會有普遍的了解。
老師認為理想的歷史教育,不是一本教科書完成所有工作,傳遞知識給學生。可以讓學生了解,歷史是如何被做出來的。
相信來聽一場講座,也不會就可以得到完整的絕對正確的二二八的全面了解,而是希望大家掌握一些重點,繼續去探索。
每個人都有其觀點,運用材料,可以做自己的歷史學家。


老師和一些朋友一起去看過德國中學的歷史課,只選談12個主題的選修課,給學生先讀資料後討論,老師只主持討論對話,完全不講課…。
覺得台灣每跨越一個關卡就要折損一個教育部長,恐怕30年做不到。
老師在25年前就寫成的文章,盼能透過更多對話,討論,前往更多社會實踐。
歷史需要更多閱讀,人權需要思辨,落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