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個月來開始負責要餵飽自己和家人,心想既然都每天開伙了,就給自己準備中午的便當吧。
不是每天都有為午餐便當記錄,常常都是煮菜時份量沒估量好剩太多、就乾脆裝進便當吧這樣,也是一種處理剩菜的好方法(喂)。
這天帶的是自己炒的炸醬麵,配上大鍋燉煮的牛肉蔬菜湯裡的料,還有剩的青菜。
假日帶孩子到圖書館時,借了用電子鍋做料理的食譜,圖的就是書上說超簡單、絕對不會失敗。
果然一試成主顧!
這是我們全家人都愛吃的咖哩沙丁魚飯,2盒油漬沙丁魚罐頭,2匙咖哩粉、再加一點魚露跟3杯米放進電鍋裡給他煮下去,就這麼簡單啊!!
上桌後先拌勻,也是配上燉菜,非常好吃!
另一款同樣做法簡單又美味受歡迎的是,蕃茄鮪魚飯。
3杯米、1罐鮪魚罐頭、1顆蕃茄,加少許鹽和黑胡椒,一樣用煮飯行程就可以完成。
因為我覺得蕃茄還可以更多一些,後來還煮過2顆蕃茄的版本。
不愛吃蕃茄的咪米也能(被迫)吃這款飯,她說如果不是媽媽有考慮到她的話,應該會拿蕃茄排成一圈花吧!
假日逛賣場時看到了有賣豆皮壽司的油豆腐皮,姑且買來一試,裡頭塞的是香菇胡蘿蔔炊飯,非常受到孩子歡迎!
某日便當菜色:炊飯,鴻喜菇炒蛋,煎鮭魚,湯裡的丸子和豆皮,中間是青菜,勉強湊出五行便當。
又一次剩菜代表作:馬鈴薯燉肉,煎鱈魚,海帶芽豆腐味噌湯裡的豆腐和蒟蒻絲。
媽媽的剩菜好去處:麻油猴頭菇湯裡的猴頭菇,油燜苦瓜,梅乾菜蒸絞肉,胡蘿蔔炒木耳。
兒子愛吃炸薯條、但女兒完全不吃,蒸的薯泥加義式香料的話我們都喜歡吃。
所以周末就嘗試先水煮切成粗條的馬鈴薯,再灑點油、黑胡椒、義式香料用烤箱烤,做出外皮微脆、裡頭口感鬆軟溼潤的改良版薯條。
一起烤的大蒜也好好吃哦!
周末的午餐,洋蔥、蕃茄、和很多很多的義式香料煮出的肉醬筆管麵,連不愛吃蕃茄的咪米都可以吃完一整盤。
昨天兒子校外教學要自備午餐,他妹妹老早就在幫哥哥構想要(指揮媽媽)給他做什麼樣很厲害的便當。
根本想太多,媽媽我總是先求有再求好啊,那些日本媽媽的神人級便當於我如浮雲啊。
最後就是用油豆腐皮壽司、馬鈴薯泥、日式佃煮蒿蒻條和胡蘿蔔,簡單結束這一回合。
幫自己留下記錄的用意,一方面是留存美好,一方面也是提醒自己要繼續努力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