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8日 星期日

筆記-語言復振與客華雙語


語言復振與客華雙語規劃2024/7/26鍾鎮城

 

「客華雙語教學」要讓讓客語能更多地被聽到、被使用,才能有效地活化

問題之所在,即答案之所在

一件事/問題很困難,就要直面對決。迴避最困難的部分,就只能在邊緣隔靴搔癢,仍然無法解決問題的核心。

每周一堂的本土語言課,只能抵抗本土語言的流失、不能真正止血。

 

做麼个要做這困難个事情?

心有所愛、不忍傾頹。我們這代是有過沉浸在其中的感受,有認同,所以願意去搶救。

但,要「復振」的不是我們、是下一代的孩子
但把自己過去的夢想或期待、要丟給孩子的肩膀去扛,是不公平的,也不見得是對孩子好、適合他們需要的教育。

 

未來的孩子,只有客語一項語言能力,是足夠用的嗎?

代換為國語,答案一樣、確定是不足的,所以才會要英語、本土語。

目前可知的是雙語會比單項語言能力好。

 

誠實面對,不要粉飾。

2013年調查美濃客家庄的調查,是13%的孩子能聽/說客語。

 



目前很多推動客語復振與普及教育的方案中,主張要大比例的、盡可能提高客語的使用,所以「客語使用比例」也常放在調查問卷的題目中。

這和鍾鎮城老師主張的「客華雙語教學」不同。

鍾希望,使用客語做為各專業學科教學的老師、能讓孩子在各學科都學得更好。

 

世界各地以雙語教育作為語言復振的路徑:

語言流失與語言瀕危是目前全球的常態,世界各地不約而同的採取雙語教育來進行挽救。

雙語教育對語言和文化身分有保護作用,這樣的保護作用,有助於語言復振。

 

全球目前瀕危的、又復振成功的語言,毛利語、巴斯克語、蓋爾語、威爾斯語、加泰隆尼亞語等,很少,且都在歐洲或西方世界,亞洲一個都沒有。

鍾投入學術生涯,挑戰二十年、退休前或能見到些許成果,是世界級的難度。

 

幼兒園用「沉浸式」的客語環境,成效很好。

因為幼兒園的教育模式特別,是「主題式」的教學,不像中學是專業學科、各別劃分專科的。

所以幼小銜接,無法產生,只能斷裂。

 

從老師的角度,雙語比單一語言更多刺激

從學生的角度,可增加參與率。在雙語課程中,對某一項語言較弱的孩子,可以用另一種語言參與。

不是語言的問題而已,不是悲情的搶救瀕死文化,是要用客語做到「如何幫助孩子能學得更好」的方向。

當孩子成為熟練的雙語使用者,學習成效也更好。

於是,美濃證實是目前全國唯一在國小端止住本土語流失、並逐年提升至國中端的區域。

 

開始推動之初也沒有信心,後來才逐漸找到現在的原則:

以句子為中心,不是斷裂的關鍵字詞

3~5句成段的句子,是段落的區別

不要翻譯,不然只剩下1/2的時間、只能上1/2的內容進度

……

這些「原則」成為專業的技術,大約是兩年的師培養成過程。

接下來,要如何讓老師講一半的課堂、讓學生講一半的課堂時間?

老師最多講3/4,要釋放出時間讓學生去使用,才能產生改變。

目前操作的實例,老師們說的比例大多是8成、最多降到7成,因為學科成就考試的檢測,讓老師用講述法最有效率。

讓學生討論、會讓最多人的學習成效提高;老師持續的講述,最能吸收的是有補習的人、家庭背景環境較佳、天資學習能力較佳的人。

 

沉浸式客語,與客華雙語教學,有何不同?

差別在使用客語的比例?

高強度的客語沉浸,除了課堂外、周遭環境也全是客語

鍾:現在大家討論過後、講出來的,就是答案,因為全國沒有人有標準答案。

屏東有部分地區推動沉浸式客語的幼兒園,台灣版的義大利麵?

鍾:起源在加拿大,魁北克在面對英語為強勢語言下和法語人群居處希望保留法語,於是在學科上區分時段:分上下午、或分周一三五與二四六為不同語言,或是分學科、或分老師,使用不同語言,稱為2 WAY沉浸。

197080年代,全球都面對到全球化、以及移民社會中的族群差異,於是魁北克的沉浸式雙軌沉浸被各地取經採用。

現在台灣客語的「沉浸式教學」,僅存在「單一學科」裡的「教學」,而不是持續在許多年級裡的「教育」、跨學科與師資,所以難以持續成事。

 

毛利語當初採用沉浸式雙語,但不是加拿大50/50的比例,因毛利語瀕危、紐西蘭沒有其他本土語競爭、所以採用高強度的比例極高的全沉浸。

毛利語的復振是強勢版本,就像治療的方式,有送進加護病房ICU電擊、或是給你喝一杯伏冒熱飲。

威爾斯人的認同,因歷史上400年不屬於英國、18世紀還曾尋求獨立,所以會說出「我是威爾斯人、不是英國人」之語。

但客家人的認同,不會有人說「我是客家人、不是台灣人」,客家人沒有「尋求獨立」的歷史或訴求。

大家的強度、需求、背景,是不同的。

 

2013年上半年鍾是採「沉浸式教學」推動客語復振,因有把握了解全球語言復振的發展與差異,但後來決定改弦更張、用「客華雙語」,是因環境條件不同、認為難以支持「沉浸式」的方式。

 



有雙語能力者,可能會有任意地語言轉換。

十餘年來持續的統計,看到的趨勢?

其一,客語復振因為少子化、人數持續減少而被打敗!?

其一,各校因附近有工業區等因素有人口成長、但又因族群分布的因素「尊重族群平等」而不推動客語復振…

 

語言政策中,必須追求族群的公平。

在美濃這樣的客語文化優先區,推動「客華雙語」是對孩子最有幫助的。

分布地圖中只有國中小,不含高中,是因:美濃地區的孩子升上高中後多離開當地、前往台南或高雄市區就學;而在地的旗美高中學生又大多非當地學生;且高中的學科為專業科目、為準備升學考試又要縮短能推行本土語的時間,所以高中的客華雙語教學會是不同的樣貌。

 

也有其他復振方式,擔心跟不上流失速度,鍾再推教師間的師徒制,現正進行中。

 

通常不需要全部所有人都同意一件事、那個目標才能成功

只要有1/3的人認同,就能推動、且有成效

誠實的面對客語已經瀕危的事實,而後方能理出具有事實基礎的語言規劃。

客語復振是對下一代的未來規劃。要復振的是會說客語,但,不是只會說客語的下一代。

 

「客華雙語」推行已有實證的成效,科學可以佐證。即使進來這區中小學的校長不是客家人,主事的局長等人也一再輪替,但為了在地為主要族群的客家子弟,大家都有共識、繼續客語復振、繼續「客華雙語」。

 

身處高度都市化、非客語HSL地區,的確環境不那麼有利,但可以開始推動、然後滾動修正。現在已有前行者的經驗可分享,不用拿開山刀劈荊斬棘,要從自己願意開始改變起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