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0日 星期日

筆記-媽祖接炸彈/戴文鋒

媽祖接炸彈/戴文鋒

 

神明護佑台灣、甚至接砲彈之說,最早不是二戰、也不只是媽祖。

 

施琅率軍攻台時,澎湖媽祖衣衫有被水濺溼、其護衛千里眼順風耳手掌起泡。

1888光緒14年台東當地土匪逆番叛變時,史冊暗示媽祖曾「屢著靈異」,但《台東州采訪冊》並未詳細說明。
後來有鑿到泉水的傳說,推測應是和澎湖馬公的傳說混淆重複。

戴潮春逆反的戰事中,媽祖也「顯靈」降下大雨淋溼戴逆的火藥、解除大甲城之圍。
以上恐為清軍官方主張,神靈都站在官府所屬的、正義的一方,增強自己的正當性。

台灣砲彈神蹟傳說的可能源起清法戰爭

清法戰爭時台南地區傳說海邊有女子騎白馬奔馳,是媽祖護衛地方,而台南得以無事。

澎湖馬公的「武城隍廟」有城隍顯靈「排除夷砲」的軼事:
「時夷砲沿途雨下,顆墜地即止,無一炸裂傷人者,亦足異也。」
當地居民傳說城隍爺「以腳踢開砲彈」,比官方平淡的記述更生動。



台灣媽祖「抱接砲彈」手法類型

戴寶村〈B29與媽祖:台灣人的戰爭記憶〉初步的估計,至少有33座以上的媽祖廟有此傳說。可分為3類:
以衣裙接住砲彈,以雙手抱接砲彈,顯示其他「神力」等。

1、以衣裙接砲彈
鳳山雙慈亭媽祖:當地傳說美軍空襲時此亭廟上方空中出現古裝中國女子,在半空中用長裙的裙擺將炸彈整個攬起、並轉丟至海上,使鳳山當地逃過一劫。

安平開台天后宮媽祖:安平區內的工廠等應是美軍轟炸目標、卻都炸不到,都是媽祖用長裙攬住了砲彈、並轉丟到海上

將軍清湄宮媽祖

新港奉天宮媽祖:「民國34年有5B24轟炸機丟下6顆炸彈,每一炸彈重達500公斤,千鈞一髮之際、村民親眼看見媽祖全身穿著白衣、用衣裙接住從空中丟四鑲的炸彈

彰化二水安德宮

新屋天后宮媽祖

 

2、以雙手抱接砲彈

枋寮德興宮媽祖

萬丹萬惠宮媽祖:民國34220日美軍B25來空襲,當時有鄉民看見媽祖用祂的腳把炸彈不斷踢開;也有一說媽祖用雙手去「拿炸彈」才沒有爆炸造成傷害。
有鄉民事後表示媽祖神像的布繡鞋前端有磨損,神像的手指有受損。

朴子配天宮媽祖:美軍飛行員來祭拜其同袍時表示來空襲時有年輕女子像磁鐵般把他們飛機射出的

埤頭合興宮媽祖:據那時美軍飛行員描述曾看見媽祖神威幻影,穿著紅衫裙接砲彈。因此犧牲一支手指頭

 

3、顯現其他神力

豐原慈濟宮媽祖

大甲鎮瀾宮媽祖

竹南慈裕宮媽祖:上述都是附近地區被嚴重炸毀、而廟卻平安無事,顯示神威

中壢仁海宮媽祖:美軍來轟炸時找不到此廟無功而返

 



有人認為抱接砲彈屬荒誕不經之說,然而許多二戰空襲擲下了未爆,另一方面是信眾的心理因素。

1945台北大空襲後損傷慘重,加上此時美軍空投的傳單上有媽祖用裙擺接砲彈的圖案,巧妙達到「神蹟」宣傳之效。




筆記-戰爭與船難:台灣人的戰爭經驗/戴寶村

  

戰爭與船難:台灣人的戰爭經驗/戴寶村

這次夏季學校學員的課程原本就紮實、剛才中間午休時間大家還去參觀林獻堂博物館聽導覽,簡直比漢光演習還操! 所以我們大家都不用怕習維尼的威脅啦!

戰爭是一門專業的學問,牽涉到的層面之廣也極為複雜。卻有人以「民族的偉大復興」為由窮兵黷武硬要威脅鄰國,實在是很不可取。

西元17世紀的三十年戰爭後《西發里亞條約》規定,戰爭是國家和國家之間不幸的事情,結束時一定要簽條約、進入和平。此後約四百年來,如國姓爺和VOC打完也簽約從此和平,日韓多年後也簽約,日俄因為北方4島的糾紛至今仍未簽約和平!

見過克里米亞戰爭的慘況、土耳其共和國國父凱末爾名言,悲傷的母親要擦乾眼淚,因為你死去的兒子血流過去,和敵人成為兄弟。

戰爭以後的紀念,如諾曼地海岸戰場,或相關主題的電影,為人類共通的情感與經驗留下許多材料。

二十世紀最大的殺戮-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有謂15年戰爭之說,從中國東北的1931年開始算起,1937起算第二階段,1941後的「太平洋戰爭」為第三階段。

近代的國民國家關係,要納稅,但非國民的殖民地人民原不被認為要納「血稅」,先募集「軍夫、軍屬」,再來是「特別志願兵」,直到1945年才開始正式全面徵兵。
台籍日本兵犧牲了20萬人的名字都記在靖國神社裡。以當時台灣全島600萬人不到的數字估計,應該每5家就有1位成員被軍事動員而犧牲。
但在近年中華民國的抗日史觀下,之前的學校課程和教科書都不提,所以伍佰的歌「空襲警報」歌詞才會那樣唱。

 

老師自己家裡父親分享的「做公工」經驗:
瓊麻:現今恆春半島仍有種植,纖維很粗、泡水不爛,適合做海上船用的繩索
黃麻:做麻袋。嫩葉就是食材「麻薏」。
亞麻、苧麻:纖維較細,可製作衣物。中部種比較多。
蓖麻:不可食用,榨油用做機油。

 

一、永眠海底的戰爭物語:1941-45非軍艦的戰爭海難

非軍艦的戰爭海難:1941-45年日本非軍艦的船難2934艘沉沒 ß裡頭不知有多少令人悲傷的故事。
日本商船蒙特維多丸號1926年下水,二戰時用作軍用運輸船,1942年在非律賓外海被美國潛艦擊沉,1054人罹難,美方當時不知船上載著澳州850名戰俘。這起事件被視為澳洲史上最慘重的海難,2023年發現4000M深海底的殘骸。

ß如同「紅十字會」的標誌,戰爭中船隻若高懸紅十字旗,可免於炮火。但其實沒那麼容易劃清界限。
上述蒙特維多丸全船無人生存。此船現已成為澳洲重要的紀念博物館。




二、高千穗丸1943315日「南方紀事之浮光掠影」

高千穗丸的名字受日人喜愛,有好幾代船,現今去日本還可看到。
內裝華麗的客船,往來台日海上。
於是客船、商船等也成為美軍攻擊的目標。








高千穗丸由神戶開往基隆途中遭美軍發射3發魚雷擊中後,在15分鐘內完全沉沒。

這是台日航線商船第一次被擊沉的惡耗。

船難消息並非第一時間被掌握,是船期耽誤了2天、卻沒有任何無線電通知,才輾轉遣人搜索。
日本當局則企圖封鎖此一重大船難消息。

後來壓不住消息,放生還者回家,報紙上還消費受難的死者。






紀念與電影
《池東紀事》、《南方紀事之浮世光影》:黃玉珊二叔父
1
.黃清埕(1912-43)東京美術學校雕塑科  (片中林昶佐飾演黃清埕!)
2
.高千穗丸遭難事件,戰爭時期殖民地台灣人的處境

郭維租醫師的遭難記
生還者的回憶錄有記載,當時已見到台灣的陸地,卻先看到海面上有棒狀物,驚覺是美軍潛艇的潛望鏡後,船隻過於巨大來不及急轉彎閃避,遂被擊中、遇難…

三、護國丸19441117日《護國丸:被遺忘的二戰台籍海軍史》


高千穗丸被擊沉之後,日船在海上常不停變換航道,作S型前進,甚至從台灣出港後,先開往福州馬尾、再東向往日本。
雖已如此,仍被擊沉

1943年後半,太平洋的戰事已被美軍逆轉後主導,日軍加強護衛也無法周全。
原為商船的護國丸,後來加裝武器。
護衛船的航速比商船慢、後來先返航,護國丸被美軍潛艦發魚雷擊沉。
已經看得到燈塔的燈光指引,已經接近海岸了,還是遇難。


和陳力航寫下阿公陳以文西伯利亞戰俘的故事一樣,陳柏棕寫下其叔公陳臣銅在此船難中倖存生還的特別經驗。

另一批赴日的飛機少年工後來返台組「高座會」,前幾年的紀錄片「綠的海平線」就在說這個故事。

這批載運去當兵的300人,只有80+人生還。








四、神靖丸1945112日「民生故事館」

神靖丸原為日本商船,後被日海軍徵召改作運兵船。

1944年來自台灣各地受徵召的59名醫師、80醫務助手、200名農業生產工員,搭乘此船從高雄出發前往南洋,在越南西貢外被擊沉。

 

陳德煥醫師劫後餘生
赴日九州學醫,1943在新屋開診所行醫,1944年底被徵召,1945遇此船難。








五、Grand parents Grand stories:台灣人要寫自己的歷史

 

8月即將上場的新台灣史研習營,也將繼續這次夏季學校「終戰八十年」的主題,聚焦在北部地區,也繼續跟大家一起努力「再現歷史、記憶認同」

這些故事在我們進一步了解後會發現、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和我們有關聯的。比如白恐被槍決2000+人,即使我們家裡幸運地無人受難,這些個案也都有通案的背景。

澳洲檔案館的標語非常值得借鏡:
Your Story Our History
就是台灣人要寫自己的歷史!
張炎憲老師的名言,讓我們用自己把這句話活出新的生命。


筆記- 戰爭動員時的日常生活/鄭麗玲

 戰爭動員時的日常生活/鄭麗玲

 

從遠處逐漸造近的戰鼓聲

局部戰爭逐漸擴大:1931年的918事變開始、1932年上海事變、193777事變

1936年管總督再臨,小林躋造-皇民化、工業化、南進化

19374月報紙漢文欄、公學校取消漢文科,推動皇民化運動

宗教與日常生活改易、國語運動、改姓名、志願兵與徵兵制度

逐漸滲透到日常生活的戰爭氛圍

à常民生活中,報紙上就明顯的沒有漢文了,20年代較寬鬆的氛圍旋即消失



1943年以前

竹內昭太郎(1927-2021)
廣義的戰爭,在我們稍微懂事的時候就已經近在身邊了。要上小學時,開始有上海事變「爆彈三勇士之歌」
軍事紀錄片、各種戰勝遊行(上海陷落提燈遊行等)ß戰前德國的宣傳能量飽滿
當時戰爭原本還在遠方,直到---
1943
314日高千穗丸事件:神戶à基隆途中船難,因美軍潛水艇發魚雷擊中,1089名乘客中245人獲救,844人喪生。
戰局反轉,戰爭進入台灣民眾日常,中等學校當年起畢業旅行停止



從前中學生的畢業旅行非常受到重視

入學後就分期付款、存畢旅的旅費,畢業後會有畢業紀念冊,包括畢旅紀念冊

 

日常生活改變--過新曆年、拜日本神…
台人家庭正廳改善運動--供奉天照大神的伊勢神宮所頒布的「御札」大麻
寺廟整理、禁燒金銀紙à賽錢箱,而且只要投5圓即可
鼓勵神前結婚


ß讀當時林獻堂、呂赫若等人日記,當時台人仍是過農曆年,雖然學校沒放假、照常上課,但學生就經常請假。
國家的統治,以各種方式把手伸入人民的私生活中

 

日式新年

日常生活習俗日本化
漢人喜事尚紅,白色為喪事
但日式新年用草繩,白色紙條掛在門框上,擺放門松,

國語家庭與改姓名

1937年能使用日語的人約佔37.38%
1943
年已高達80%
但國語家庭僅占總戶口的1%

 

改姓名

1938推動原住民改採日本姓氏ß因原民常有的父子連名等制度讓日人困惑,較早被要求改姓名
朝鮮的姓氏較少,以此為理由、較早要求改日本姓氏
改姓名在台灣則是許可制,必須是國語家庭,才能申請
1943年底,僅1.7%台人改姓名



改姓名的影響

林莊生(1930-2015)的記憶:
1943
中學一年級生,學校規定在學校要使用日本名字
為融入當時氛圍,林莊生自己改成林武雄
為了孩子進入原為日人為主的小學校就讀,李火增à改為吉富靖治

 

配給制度

1940年米穀配給統制令


19413月擴大到生活必需物品的細項
台灣稍晚於日本和朝鮮。台灣有產米銷至日本。
豬肉、鮮魚、木炭、京糖、麵粉、味噌、醬油等,每一種還有細項,包羅廣大且周密
依現代營養學科學理論維持最低生活標準,每人25(勞動者38)
代用品:番薯、麥、樹薯
每月逢5日的日期為「節米日」:食粥、代用米,餐館禁提供米食
ß觀察灌園日記所載,每人25勺的量確是吃不飽。但如林家這種程度的大地主、會收回一部分的土地或糧食、不可能餓到,應該是住在城市裡的常民才會困窘陷入飢餓。



差別待遇

重勞動者的認定-州知事裁決,以至於地方官吏學校在台日人都是!
例如豬肉分配的台日差別:台北市為例10天一戶配300克,但日人每戶人數往往比台人少,台人每戶都5人以上
高雄州的例子,所有配給依日台分甲孔兩類,豬肉日人精肉,台人油魯內臟耳鼻
台北州砂糖:日人、洋人、戶稅賦課生產額500以上的台人,每人月0.6kg糖,未滿的台人、朝鮮人、原民僅0.3kg
1943
年日人每人毛巾1條,台人0.3

配給制度

配給物資購買券冊,每頁列出各種物品,織品、手帕、肥皂等鉅細靡遺,掌控精密

 

1942後米穀配給制度調整

改為重勞動/妊娠、青少年/一般人三種,分別為520/390/330
管制之所在,黑市隨之生
也因應出現經濟警察 ß造成路邊公車站旁會有人「撿到雞」的情形!



鍛練強健體魄

體操在日治時期透過教育逐漸成為日常生活
在戰爭動員以前的學校教育就很重視
皇民化運動時推廣到鄉里社區

1943年楊梅老街清晨6點各戶出來做體操的人們


軍屬、志願兵

地方舉行各種歡送入伍的盛會
楊梅的小學生送老師進海兵團,學生之後可能也紛紛跟進(如海軍空C)

 

警防團、防衛團

楊梅吳金榮:防衛團的目的就是在戰時如敵機空襲投炸彈時,警防團的男性要救火,每一項任務都要訓練
年輕人要參加青年團,年長的壯丁團或防衛團
年輕女性組織救護隊
1941
年時小學六年級的林莊生回憶,大戰一開始,勤勞奉仕的任務就是種植蓖麻


(課後認真伙伴查詢/問老師/整理:
1.黃麻、瓊麻、苧麻都是纖維粗,適合作麻袋、麻繩
2.楊双子《台灣漫遊錄》中專章談及的「麻薏」是將黃麻嫩葉搓洗處理後的台中區域限定版美食。
3.蓖麻不可食用,其油用作機油,是戰爭後期日本政府推廣種植的作物
戴寶村老師的父親就被日本人「鼓勵」種植蓖麻這種不能吃的東西、還要佔去種糧食的土地,讓人氣噗噗~~)

依年齡,依職業,各種「奉公」動員
張文環之流搖筆桿者進入「文學奉公團」,寫真館的照相師「寫真奉公」。

 

皇民奉公會

1941年成立,由上而下金字塔型的動員網路,大量網羅台灣人,也取代過去的保甲制度。
如林獻堂擔任中央本部參與,台北支部生活部長是杜聰明
無從拒絕,否則會被指責為「非國民」

 

羨你東籬自在身 VS 身不由己的霧峰林家

根據許雪姬研究,林獻堂在奉公會的工作:
參加會議,接受總裁、各州支部等詢問 (如何推動皇民化運動),回答建議:
國防上促進本島徵兵制推行、推動親切運動以圖感情融協(台日平等)、設置南方文化綜合機關…
台中支部成立,1943年底改成總務、產業、訓練、戰時生活部及事務局,長子林猶龍為訓練部長,林獻堂原要推辭、仍不得不擔任事務局長,配合如前所述參加會議、政令宣講的場合、捐助經費等,疲於奔命

 

女性負起重責的奉公班

根據林莊生回憶其父莊垂勝及其時代的著作《懷樹又懷人》:
金字塔結構下的小螺絲:警報傳遞、燈光管制、救護演習、救火演習等,多由女性出來負責
每個月的常會(例行會),討論鄰里事務
中秋時鄰組就在林家花園舉行觀月會,每家出一道菜,一起同歡
解除霧峰周邊日本人對林家不友善態度

 

女力動員

18世紀法國大革命「自由領導人民」開始,一戰的英國女性支持男性上戰場、到二戰時婦女自己掌希特勒一巴掌!



女性動員

開始出現非裙裝的戰爭動員時期女性新服儀
由愛國婦人會等推廣

 

各奉公班的訓練,不外乎救護和救火
空襲時爆炸巨響時掩耳趴下,逼真的爬上梯子傳遞水桶滅火



日常生活的勤勞奉仕

《圓滿人生第一高女陳瑳瑳女士訪問紀錄》
種苧麻、遊行、各種大金、特殊的找鑽石任務等


194531日的台南大空襲

台南共1073棟房舍燒毀…

 



回復姓名

1945815日天皇玉音放送,926日李火增等就提出改回姓名
但是下一個法西斯浪潮不久將再席捲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