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0日 星期日

筆記- 戰爭動員時的日常生活/鄭麗玲

 戰爭動員時的日常生活/鄭麗玲

 

從遠處逐漸造近的戰鼓聲

局部戰爭逐漸擴大:1931年的918事變開始、1932年上海事變、193777事變

1936年管總督再臨,小林躋造-皇民化、工業化、南進化

19374月報紙漢文欄、公學校取消漢文科,推動皇民化運動

宗教與日常生活改易、國語運動、改姓名、志願兵與徵兵制度

逐漸滲透到日常生活的戰爭氛圍

à常民生活中,報紙上就明顯的沒有漢文了,20年代較寬鬆的氛圍旋即消失



1943年以前

竹內昭太郎(1927-2021)
廣義的戰爭,在我們稍微懂事的時候就已經近在身邊了。要上小學時,開始有上海事變「爆彈三勇士之歌」
軍事紀錄片、各種戰勝遊行(上海陷落提燈遊行等)ß戰前德國的宣傳能量飽滿
當時戰爭原本還在遠方,直到---
1943
314日高千穗丸事件:神戶à基隆途中船難,因美軍潛水艇發魚雷擊中,1089名乘客中245人獲救,844人喪生。
戰局反轉,戰爭進入台灣民眾日常,中等學校當年起畢業旅行停止



從前中學生的畢業旅行非常受到重視

入學後就分期付款、存畢旅的旅費,畢業後會有畢業紀念冊,包括畢旅紀念冊

 

日常生活改變--過新曆年、拜日本神…
台人家庭正廳改善運動--供奉天照大神的伊勢神宮所頒布的「御札」大麻
寺廟整理、禁燒金銀紙à賽錢箱,而且只要投5圓即可
鼓勵神前結婚


ß讀當時林獻堂、呂赫若等人日記,當時台人仍是過農曆年,雖然學校沒放假、照常上課,但學生就經常請假。
國家的統治,以各種方式把手伸入人民的私生活中

 

日式新年

日常生活習俗日本化
漢人喜事尚紅,白色為喪事
但日式新年用草繩,白色紙條掛在門框上,擺放門松,

國語家庭與改姓名

1937年能使用日語的人約佔37.38%
1943
年已高達80%
但國語家庭僅占總戶口的1%

 

改姓名

1938推動原住民改採日本姓氏ß因原民常有的父子連名等制度讓日人困惑,較早被要求改姓名
朝鮮的姓氏較少,以此為理由、較早要求改日本姓氏
改姓名在台灣則是許可制,必須是國語家庭,才能申請
1943年底,僅1.7%台人改姓名



改姓名的影響

林莊生(1930-2015)的記憶:
1943
中學一年級生,學校規定在學校要使用日本名字
為融入當時氛圍,林莊生自己改成林武雄
為了孩子進入原為日人為主的小學校就讀,李火增à改為吉富靖治

 

配給制度

1940年米穀配給統制令


19413月擴大到生活必需物品的細項
台灣稍晚於日本和朝鮮。台灣有產米銷至日本。
豬肉、鮮魚、木炭、京糖、麵粉、味噌、醬油等,每一種還有細項,包羅廣大且周密
依現代營養學科學理論維持最低生活標準,每人25(勞動者38)
代用品:番薯、麥、樹薯
每月逢5日的日期為「節米日」:食粥、代用米,餐館禁提供米食
ß觀察灌園日記所載,每人25勺的量確是吃不飽。但如林家這種程度的大地主、會收回一部分的土地或糧食、不可能餓到,應該是住在城市裡的常民才會困窘陷入飢餓。



差別待遇

重勞動者的認定-州知事裁決,以至於地方官吏學校在台日人都是!
例如豬肉分配的台日差別:台北市為例10天一戶配300克,但日人每戶人數往往比台人少,台人每戶都5人以上
高雄州的例子,所有配給依日台分甲孔兩類,豬肉日人精肉,台人油魯內臟耳鼻
台北州砂糖:日人、洋人、戶稅賦課生產額500以上的台人,每人月0.6kg糖,未滿的台人、朝鮮人、原民僅0.3kg
1943
年日人每人毛巾1條,台人0.3

配給制度

配給物資購買券冊,每頁列出各種物品,織品、手帕、肥皂等鉅細靡遺,掌控精密

 

1942後米穀配給制度調整

改為重勞動/妊娠、青少年/一般人三種,分別為520/390/330
管制之所在,黑市隨之生
也因應出現經濟警察 ß造成路邊公車站旁會有人「撿到雞」的情形!



鍛練強健體魄

體操在日治時期透過教育逐漸成為日常生活
在戰爭動員以前的學校教育就很重視
皇民化運動時推廣到鄉里社區

1943年楊梅老街清晨6點各戶出來做體操的人們


軍屬、志願兵

地方舉行各種歡送入伍的盛會
楊梅的小學生送老師進海兵團,學生之後可能也紛紛跟進(如海軍空C)

 

警防團、防衛團

楊梅吳金榮:防衛團的目的就是在戰時如敵機空襲投炸彈時,警防團的男性要救火,每一項任務都要訓練
年輕人要參加青年團,年長的壯丁團或防衛團
年輕女性組織救護隊
1941
年時小學六年級的林莊生回憶,大戰一開始,勤勞奉仕的任務就是種植蓖麻


(課後認真伙伴查詢/問老師/整理:
1.黃麻、瓊麻、苧麻都是纖維粗,適合作麻袋、麻繩
2.楊双子《台灣漫遊錄》中專章談及的「麻薏」是將黃麻嫩葉搓洗處理後的台中區域限定版美食。
3.蓖麻不可食用,其油用作機油,是戰爭後期日本政府推廣種植的作物
戴寶村老師的父親就被日本人「鼓勵」種植蓖麻這種不能吃的東西、還要佔去種糧食的土地,讓人氣噗噗~~)

依年齡,依職業,各種「奉公」動員
張文環之流搖筆桿者進入「文學奉公團」,寫真館的照相師「寫真奉公」。

 

皇民奉公會

1941年成立,由上而下金字塔型的動員網路,大量網羅台灣人,也取代過去的保甲制度。
如林獻堂擔任中央本部參與,台北支部生活部長是杜聰明
無從拒絕,否則會被指責為「非國民」

 

羨你東籬自在身 VS 身不由己的霧峰林家

根據許雪姬研究,林獻堂在奉公會的工作:
參加會議,接受總裁、各州支部等詢問 (如何推動皇民化運動),回答建議:
國防上促進本島徵兵制推行、推動親切運動以圖感情融協(台日平等)、設置南方文化綜合機關…
台中支部成立,1943年底改成總務、產業、訓練、戰時生活部及事務局,長子林猶龍為訓練部長,林獻堂原要推辭、仍不得不擔任事務局長,配合如前所述參加會議、政令宣講的場合、捐助經費等,疲於奔命

 

女性負起重責的奉公班

根據林莊生回憶其父莊垂勝及其時代的著作《懷樹又懷人》:
金字塔結構下的小螺絲:警報傳遞、燈光管制、救護演習、救火演習等,多由女性出來負責
每個月的常會(例行會),討論鄰里事務
中秋時鄰組就在林家花園舉行觀月會,每家出一道菜,一起同歡
解除霧峰周邊日本人對林家不友善態度

 

女力動員

18世紀法國大革命「自由領導人民」開始,一戰的英國女性支持男性上戰場、到二戰時婦女自己掌希特勒一巴掌!



女性動員

開始出現非裙裝的戰爭動員時期女性新服儀
由愛國婦人會等推廣

 

各奉公班的訓練,不外乎救護和救火
空襲時爆炸巨響時掩耳趴下,逼真的爬上梯子傳遞水桶滅火



日常生活的勤勞奉仕

《圓滿人生第一高女陳瑳瑳女士訪問紀錄》
種苧麻、遊行、各種大金、特殊的找鑽石任務等


194531日的台南大空襲

台南共1073棟房舍燒毀…

 



回復姓名

1945815日天皇玉音放送,926日李火增等就提出改回姓名
但是下一個法西斯浪潮不久將再席捲而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