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與船難:台灣人的戰爭經驗/戴寶村
這次夏季學校學員的課程原本就紮實、剛才中間午休時間大家還去參觀林獻堂博物館聽導覽,簡直比漢光演習還操! 所以我們大家都不用怕習維尼的威脅啦!
戰爭是一門專業的學問,牽涉到的層面之廣也極為複雜。卻有人以「民族的偉大復興」為由窮兵黷武硬要威脅鄰國,實在是很不可取。
西元17世紀的三十年戰爭後《西發里亞條約》規定,戰爭是國家和國家之間不幸的事情,結束時一定要簽條約、進入和平。此後約四百年來,如國姓爺和VOC打完也簽約從此和平,日韓多年後也簽約,日俄因為北方4島的糾紛至今仍未簽約和平!
見過克里米亞戰爭的慘況、土耳其共和國國父凱末爾名言,悲傷的母親要擦乾眼淚,因為你死去的兒子血流過去,和敵人成為兄弟。
戰爭以後的紀念,如諾曼地海岸戰場,或相關主題的電影,為人類共通的情感與經驗留下許多材料。
二十世紀最大的殺戮-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有謂15年戰爭之說,從中國東北的1931年開始算起,1937起算第二階段,1941後的「太平洋戰爭」為第三階段。
近代的國民國家關係,要納稅,但非國民的殖民地人民原不被認為要納「血稅」,先募集「軍夫、軍屬」,再來是「特別志願兵」,直到1945年才開始正式全面徵兵。
台籍日本兵犧牲了20萬人的名字都記在靖國神社裡。以當時台灣全島600萬人不到的數字估計,應該每5家就有1位成員被軍事動員而犧牲。
但在近年中華民國的抗日史觀下,之前的學校課程和教科書都不提,所以伍佰的歌「空襲警報」歌詞才會那樣唱。
老師自己家裡父親分享的「做公工」經驗:
瓊麻:現今恆春半島仍有種植,纖維很粗、泡水不爛,適合做海上船用的繩索
黃麻:做麻袋。嫩葉就是食材「麻薏」。
亞麻、苧麻:纖維較細,可製作衣物。中部種比較多。
蓖麻:不可食用,榨油用做機油。
一、永眠海底的戰爭物語:1941-45非軍艦的戰爭海難
非軍艦的戰爭海難:1941-45年日本非軍艦的船難2934艘沉沒 ß裡頭不知有多少令人悲傷的故事。
日本商船蒙特維多丸號1926年下水,二戰時用作軍用運輸船,1942年在非律賓外海被美國潛艦擊沉,1054人罹難,美方當時不知船上載著澳州850名戰俘。這起事件被視為澳洲史上最慘重的海難,2023年發現4000M深海底的殘骸。
ß如同「紅十字會」的標誌,戰爭中船隻若高懸紅十字旗,可免於炮火。但其實沒那麼容易劃清界限。
上述蒙特維多丸全船無人生存。此船現已成為澳洲重要的紀念博物館。
二、高千穗丸:1943年3月15日「南方紀事之浮光掠影」
高千穗丸的名字受日人喜愛,有好幾代船,現今去日本還可看到。
內裝華麗的客船,往來台日海上。
於是客船、商船等也成為美軍攻擊的目標。
這是台日航線商船第一次被擊沉的惡耗。
船難消息並非第一時間被掌握,是船期耽誤了2天、卻沒有任何無線電通知,才輾轉遣人搜索。
日本當局則企圖封鎖此一重大船難消息。
後來壓不住消息,放生還者回家,報紙上還消費受難的死者。
紀念與電影
《池東紀事》、《南方紀事之浮世光影》:黃玉珊二叔父
1.黃清埕(1912-43)東京美術學校雕塑科
(片中林昶佐飾演黃清埕!)
2.高千穗丸遭難事件,戰爭時期殖民地台灣人的處境
郭維租醫師的遭難記
生還者的回憶錄有記載,當時已見到台灣的陸地,卻先看到海面上有棒狀物,驚覺是美軍潛艇的潛望鏡後,船隻過於巨大來不及急轉彎閃避,遂被擊中、遇難…
三、護國丸:1944年11月17日《護國丸:被遺忘的二戰台籍海軍史》
高千穗丸被擊沉之後,日船在海上常不停變換航道,作S型前進,甚至從台灣出港後,先開往福州馬尾、再東向往日本。
雖已如此,仍被擊沉
1943年後半,太平洋的戰事已被美軍逆轉後主導,日軍加強護衛也無法周全。
原為商船的護國丸,後來加裝武器。
護衛船的航速比商船慢、後來先返航,護國丸被美軍潛艦發魚雷擊沉。
已經看得到燈塔的燈光指引,已經接近海岸了,還是遇難。
和陳力航寫下阿公陳以文西伯利亞戰俘的故事一樣,陳柏棕寫下其叔公陳臣銅在此船難中倖存生還的特別經驗。
另一批赴日的飛機少年工後來返台組「高座會」,前幾年的紀錄片「綠的海平線」就在說這個故事。
這批載運去當兵的300人,只有80+人生還。
四、神靖丸:1945年1月12日「民生故事館」
1944年來自台灣各地受徵召的59名醫師、80醫務助手、200名農業生產工員,搭乘此船從高雄出發前往南洋,在越南西貢外被擊沉。
陳德煥醫師劫後餘生
赴日九州學醫,1943在新屋開診所行醫,1944年底被徵召,1945遇此船難。
五、Grand parents Grand stories:台灣人要寫自己的歷史
8月即將上場的新台灣史研習營,也將繼續這次夏季學校「終戰八十年」的主題,聚焦在北部地區,也繼續跟大家一起努力「再現歷史、記憶認同」
這些故事在我們進一步了解後會發現、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和我們有關聯的。比如白恐被槍決2000+人,即使我們家裡幸運地無人受難,這些個案也都有通案的背景。
澳洲檔案館的標語非常值得借鏡:
Your Story Our History
就是台灣人要寫自己的歷史!
張炎憲老師的名言,讓我們用自己把這句話活出新的生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