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4日 星期六

研習筆記-台灣如何尋找自己的歷史新座標



 昨晚颱風還沒來,繼續去聽本周第二場的八旗文化世界史套書系列講座。
講者是我在臉書上關注許久的「陪你看國際新聞」和「新思惟」的創辦人蔡依橙醫師。



台灣如何蛻變為海洋亞洲國家
跳出歐美/中華史觀 尋找自己的歷史新座標 蔡依橙

富察:蔡醫師擅長使用「轉譯」的手法將乍看與台灣無關的國際新聞與台灣連結,和八旗出版的理念相近。


八旗出來日本講談社二十幾本的世界史,講者本人是書粉,買整套可寄送到家。
小學生熱愛的「角落生物」每隻都是邊緣人,待在角落時會覺得自在。
若全都不認識者要開始來認識的話,圖譜中第一隻是「企鵝?」,日文中本來標點是沒有問號的,所以連問號都是外來語。



他本來是河童,不小心頭頂配件被河水沖走了,忘記了自己是誰,查閱圖鑑時覺得自己像是企鵝、但又不太確定,所以加問號。

「帽子被沖走 以為自己是企鵝 
但一直覺得怪怪的 心中有疑惑 
繼續生活 持續尋找自己」
這 不就是台灣人嗎?


從前小學生的作業本背後訓詞「做個活活潑潑的好學生,做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中國人和好學生一樣是非常正向的。
教改以前學校教的中國地理從雲南的縱谷、長江古為楚國、下游的吳越兩國互打還要臥薪吃膽…,這些全背起來考試就得高分。

等到上大學開始有孤狗地圖、上面出現台灣時,所有地方都很陌生,就連反共復國的「中興新村」我們也都不知道在哪邊?
就算我們對自己所處之地非常不了解,還是先過生活再說。

所以自己的狀態就像角落生物的企鵝?一樣:
記憶/歷史被抹去 以為自己是中國人
有點疑惑 還是持續尋找自己」


上網搜尋了解一下,
一個中國看新疆。美其名為職業訓練所的集中營
和平協議看西藏。掛著藏漢一家親紅布條的坦克車
一國兩制看香港。街頭無限量吃到飽的催淚煙


PTT上有個很閒的「日統王」言必稱台灣要趕快跟日本統一。
桃園機場出國的遊客裡去日本的很多,遊客人數的統計數字僅排在中國和韓國後面,但中國是台60倍、韓國是台2-3倍人口,台灣的比例真的很高。
講者自己去日本觀光旅行,看到的景點,日劇中看到的鞠躬行禮,都不像是講者自己河童帽子流掉前的樣子。

講者認為,現實上來看,台灣的主權是中華民國與美國共管的。
可是不論外貌或生活,我們都跟美國人不一樣。

如果我們真的可以跟角落生物一樣待在角落裡與世無爭,那就沒事。
可是其實每個都不像是「正常國家」。
台灣不正常大家自己都知道,韓國青瓦台外面美國大使館樓上有狙擊手,狀況危急時會有戰車出來跑來跑去
日本是君主立憲,那個君主是麥克阿瑟?
北韓一直試射飛彈威脅大家
香港近況很不平穩…

我們身處的角落,不再安全,我們要做的事就是:
「重新找回自己的帽子」ß台灣史+以台灣為中心的世界史,台灣史觀
「帽子為何會被沖走」ß以事實理解東亞百年變局,不是從立場定義
「面對像企鵝的過去」ß不是「過去就過去了不要管他」,日本政府與中華民國兩者都有帶來傷害與現代化:殖民現代性。轉型正義,影響與傷痕
「未來我們到底是誰?ß企鵝?/角落河童/中國/中華民國台灣


中小學課本有「戰後經濟」一章,孩子不理解「戰後」的「戰」為何
講者為小孩上網找地圖,孩子沒看到台灣曾為日本治下的地圖,不理解台灣的樞鈕位置意義,也不理解台灣與美國在戰時曾有血戰的矛盾、以及戰後依賴美國的由來。
沒有理解這些背景,直接內建中華史觀和歐美史觀,就是台灣的現狀。完全不相干的兩種思維,會衝突會拔河。
現今如八旗出版引進不少日本史觀的書。
我們的小孩會需要屬於自己的,台灣史觀。

「興亡的世界史」每本作者不同,出版社對作者沒給太多限制,還有罵人的,很精彩。
講者推薦四本給朋友。


學習多角度看歷史,第一本推薦《東印度公司與亞洲的海洋》
若要問為什麼要看這本? 不如問為什麼歷史學不好?
因為你看到的都是刪減過的點
沒有線,也沒有面;前者是脈絡,後者是交互影響。

講者去台灣抓寶,「安平古堡」是濱田彌兵衛事件發生處,現在石碑完全是從前「濱田彌兵衛紀念碑」被剷平改成現狀的。

讀維基百科對此事件敘述,會覺得日本人不對,荷蘭人道歉、愛好和平。但僅讀此文會看不清楚事件的形狀。
當時台灣像東亞高速公路上的休息站,沒有自己的軍隊力量。明帝國海禁下特別勇敢的人做毛利特別高的走私生意,會停留在台灣。
荷人來台就蓋豪宅,當主人,要附近的海商都交稅。先來的海商對此不滿,濱田就是因此衝突。
日人繪製的濱田彌兵衛事件之圖,荷人慌張、日人強大,日人強壯的手臂像上健身房練過的、彼得奴易茲像猴子一樣,顯然被妖魔化。
英文版維基百科上的彼得的圖像就是選用這張醜照,這就是沒有自己寫的歷史的慘狀。

荷蘭人為何道歉?
長崎平戶VOC營業額七成!
事件之後日本關閉對荷貿易
荷判奴易茲兩年日本監禁其子病逝
之後長崎平戶的VOC生意才恢復。

看完不同觀點的敘事後,所以荷蘭人愛好和平嗎?並沒有。
小琉球沒有原住民,金獅子號/拉美島事件,屠村。
由此思考,與荷蘭統一恐怕也非好事。

班達島大屠殺
孤狗此主題,當地人被荷人指揮的日人執武士刀砍殺。

書中稱東南亞的海域近印度處為「經濟之海」,近日本處為「政治之海」,兩者間是漸層連結。
台灣居於其間。
日本是有主權之地,荷人要與之貿易就要配合其規矩、甚至發生濱田彌兵衛事件;近印度的東南亞一帶較無主權觀念,發大財就好,就有班達島大屠殺。你要選哪一個?

所以應該怎麼辦?
真實地理解台灣的過去
中華民國史觀
西方史觀
日本史觀
從不同角度看事情 更立體。

台灣最早的記錄是1650年古荷蘭文與羅馬拼音新港文的聖經
直至1770年原漢立契約還在使用新港文/漢文 訂番仔契
台灣在大航海時代是海上高速公路的一個重要休息站。
即使現在深受中國文化影響,其實中國文化也是多元的。比如李白是吉爾吉斯人,鹿港丁家是烏茲別克人,台灣是非常MIX的。
台灣在二戰後所面臨的真正戰略情勢,是日本、沖繩、菲律賓和關島都有美軍基地,不是只有左邊一個很大的中國、好像海水退潮就可以走過來一樣。
如果說「馬來西亞只要把麻六甲海峽封鎖起來新加坡就要投降」,是騙人的,那個海峽不是馬來西亞自己管的,全球多少航線經過,不會允許馬來西亞暴走。
用同樣的話來恐嚇台灣的謊話大話空話,也同樣站不住腳。


《大清帝國與中華的混迷》講者在自己的部落格上推薦文:
值得每個受中華民國歷史教育的台灣人,認真讀過的一本好書
常會聽到「疆獨問題」、「藏獨問題」等等問題,
其實根本是中國才有問題

固有領土是說不通的。
中國舊有領土是一直在變動的,三皇五帝遠古時期的夏根本超小,為什麼後來曾經變大了之後、就說全部都是「中國」,然後有人不認同就要罵「數典忘祖」或一堆髒話。根本就是「中國」才有問題。

《唐帝國的真相和本質:中國王朝?拓跋國家?
鮮卑族的天下,就像蒙古的帝國一樣,明明是漢人被人家打爆了之後,說人家也是「我們中國」。
不是「人家外族被漢化」,只是為了統治效率,他們用漢人制度治理漢地而已。

越南做過一個東南亞政權變化的動畫,其中可看到台灣在荷西之前一直是空白的,沒有「自古以來是中國一部分」這件事,中國政權一直要到清代才到台灣來。
(影片可在蔡依橙的臉書頁面上看到 連結)

所謂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暗示了各佔一半。
事實上是不對的。
但其實台灣與中國的事實是,分分分分,分分占分



《大英帝國的經驗》
不是把英國從頭到尾由古至今都講過一次。
作者是女性,把北美獨立時英國人覺得挫敗的心理開始寫起。英國人傷心哭過後,再去印度統治一下,對英國的自我認同的影響,心理變化的細微處,寫得很好。

人對自己的看法是可以變的,
外在環境改變,自己的認同也會改變。

最近香港的事,對台灣就有影響。
日本人對自己的認同有思考、想改變,台灣更應該如此。

我們身處的角落已經不平靜,我們要思考自己要繼續當企鵝?還是有其他的答案?
從由事實開始認識的多角度歷史,台灣史觀,可以是現在開始著手的起點。






QA
富察:和剛才蔡醫生說的「安平古堡」碑類似,苗栗虎頭山有個石碑「台灣光復紀念碑」,原本是「日俄戰爭紀念碑」,被改為現狀。

「努兒干都司」是女真語,契丹、女真、西夏都曾使用漢語來書寫或重新創造自己的語文。「中國史觀」說努兒干都司是明的,但蒙古實質控制該地,明派遣一宦官為使臣北上該地了解貿易狀況,另一宦官鄭和南下西洋。
女真製作的箭矢、毛皮,是明要貿易的,設置一辦事處,類似「美國駐台辦事處」,該使臣只去過四次,但就被中國史觀將該地視為中國版圖。
所以中國史觀是有很大問題的。

Q今日講座徹底毀三觀,但覺得很棒,是現今需要的,蔡醫生不是歷史專業,但是將歷史說得清晰有力。工作場域的老板就是認為年輕人天然獨,請問要如何跟立場不同者對話?
A老板有權力關係,要思考明哲保身,可以投資時間在還有救的家人朋友身上去對話。
有的人可能只是沒有人跟他講過。講者自己的祖父母和父母也是一直都投國民黨,也不聽講者講這些。
要與之對話溝通,要先理解他們怎麼想的。
講者自己的母親也不看很多字的文章、或基於事實的圖片,是為了金孫出國唸書後有家可以回、不會被打爆眼睛…。


A我在台灣史上不但不是大咖、根本不是個咖,只是因為是八旗的讀者,所以來跟大家分享。
奴易茲作為VOC的高級主管,被公司在考量貿易利益上被切割,和現在的商場現狀其實也類似。
鄭成功是用25千人去圍熱蘭遮城的1千人,25倍的比例實在太誇張,還打大半年打不下來、打到沒糧食吃要去屯田,從這個觀點來看,鄭恐怕稱不上名將。
反觀熱蘭遮城本身是一座相當好的文藝復興城堡,如果不是有內應告訴鄭要先攻下烏特勒支堡,也不見得能打贏。
富察:就像匈奴的中譯,奴易茲的翻譯,都呈現出中華史觀的問題。

Q歷史是必然的還是偶然的呢? 一定可以找到自己的座標嗎?
A我只能解決自己的問題,無法處理全台灣未來出路的問題。
解方有幾個方面,1950年後現狀就是很曖昧,長期來看需要教育。
雖然一直有阻擋的力量,但台灣的歷史學者長期推的改革大方向是樂觀的。或許不是能在講者自己這一代可以解決的,但大方向應該是樂觀的。
富察:台灣應擺脫亞細亞的孤兒這種觀點,台灣其實不需要悲情,台灣一點也不差。這可能是中國一直以來很病態的心理,覺得自己很悲慘。其實台灣不需要。

Q對普羅大眾來說有沒有比較具吸引力的說法?畢竟大家都比較想發大財、對人文知識缺乏興趣去接觸。
A個人意見認為世界是很多元的。像八旗出的美國那本,超妙的,很具啟發性。說美國選總統很妙很隨意,雷根是草包也選上,持平的說其實大部分美國人都不管外交發生什麼事,要覺得自己受到威脅才會在意。
其實本來也就不是每個人都會去想自己是企鵝還是河童。
最基礎來看還是要用教育長期來建構。
要速成的話,就會變成又是「發大財」這樣喊口號的空話。

富察:美國基於新教的社群擴大成13州,再擴大成國。美國空軍也是從民間自己想要飛翔的渴望,發展之下,才成為國家力量,連飛向宇宙太空的也是私人力量開始。從草根開始,從人民開始,由下而上的民主發展。
台灣受到太多CNN之類的影響,距離這些很遙遠。
再推一本八旗的書《美國的反智傳統》很厚很貴很難看,但其實很重要。

Q剛才演講中說到是由抓寶開始、從安平古堡連結到濱田彌兵衛事件,現實生活中如何連結這些呢?
A只要願意用網路去搜尋,就有機會看到世界的真實形狀。本來就不會只有維基百科一個說法,也不會是「外國勢力介入造成的動亂」那樣單一說法。
只要願意多看多比較,漸漸會判斷新聞來源,像媒體識讀的能力,整個社會和我們個人都是會能夠一直進步的。

Q台灣是第一島鏈最好的破口,應該要感到驕傲,為什麼常常會是自卑的?
A對,我台我驕傲!
李登輝就說過台灣人的悲哀。
因為一直以來都是外來政權,殖民者不希望人民要思考。
到現在還有很多家長覺得應該恢復聯考。
台灣人的股市也是全部綜合成一個加權,不像美國是有好多個市場。
我們受到教育體系訓練和制約,常容易感到焦慮,但其實不需要,我們更該常思考自己焦慮的來源是從何而來?
我們的孩子受制式教育荼毒較少,會比我們更有勇氣願意去挑戰。

A金馬處境太尷尬,所以所有政治人物都避而不談,不敢說可以送給別人這種話。但許先從建立自己的史觀開始,有了共識之後,再看金馬想不想要一起來,或者有別的可能。
其實不只是台灣有族群問題,很多國家都有。
日本是為了儲備核武人才,所以不放棄核電。廣島的歌唱得那麼感人主張反戰,但政府一直努力把自衛隊正常化。英國內部也有很多挫敗和轉折。
其實比較過其他國家後,會覺得台灣其實不那麼差,也不會太奇怪了。

A我們受由上而下的權威教育,單一制式標準來評價你。台灣教育體制下成績越好者越喜歡聽權威的話。
講者自己喜歡解決問題。
從外科醫學的發展來看,年輕的去學新技術,權威都是反指標。
慢慢的會發現,知識是有力量的,聽從權威會死在半路上。

Q喀什米爾之前被分為三個部分,但當地人的主權意識很強…,怎麼看?
A喀的問題複雜,當地人會覺得很不安,如果講者自己在那邊的話會努力存錢離開,但由台灣人觀點來看,所有中國附近有衝突的地方、對台灣安全都是好事。
從台灣人觀點來看是不該拜媽祖的,祂會保祐中國人從大陸來台;應該拜波塞頓,把所有的船都掀掉,對台灣安全才是好的。黑水溝護台灣!

富察:觀看台灣要跳出中國、東亞、單一的觀點,多元多極是未來的方向

中國是來自東南亞、海上、旅行至長江,另一個方向是內亞東行到長城,會合後才成為中國。下一場會來談東亞中國。




2019年8月22日 星期四

研習筆記-從世界史到台灣的世界史


本周有兩場開放給所有人都能參加的講座,不是歷史教師研習,也是要促銷賣書,但講座內容很豐富實在無法不推。

這是八旗文化的新世界史套書系列講座,信義房屋贊助吧,場地非常舒適,本周五8/23和9月初還有兩場,時間允許的話快去報名吧。



邁向全球化的時代,台灣應該何在?
從世界史的興亡到興亡的世界史      涂豐恩


講者本人是「故事/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的創辦人之一。

故事網站,定位在「聚焦歷史、知識與文化議題的新媒體」。
過去報紙副刊曾是很有分量的存在,現在不存在了,像那樣有厚度的文化平台,希望「故事」未來能達到這目標。


網站每個月會推出新的企劃,像是最近的「貓狗說的人類文明史」,或配合今年日本天皇退位時事的「解碼天皇」,1920年代台灣曾有前輩謝文達開飛機在東京火車站上撒傳單,這幾乎可以拍電影了,希望能讓更多人知道。




今日講題從世界史的興亡到《興亡的世界史》,後者就是八旗出版的大套書。

你的世界史,決定了你的世界觀。
我們中學時學了歷史,這可能會影響認識世界的方式。
比如說,二戰時美國轟炸日本,在投擲下原子彈前曾有對城市的討論,一度討論京都,但與會者認為應避開此地,日本再軍國主義,戰爭中也不該毀去歷史古都。


世界史的形狀
我們在學校裡學的世界史,常常不是「全世界」這麼大,只限於歐洲,而且是西歐幾國而已。
不只台灣我們如此,日本在二戰前的歷史範疇分類大致為「日本史、東洋史、西洋史」,日本在台北帝大特別設立了「南洋史」的講座,開拓一塊新的範疇。
現在市面上的東南亞歷史,在「新南向政策」下還很缺乏相關的好看歷普書。

二戰後,原來的「日東西」架構改了變成「日本史VS世界史」。
美國也是如此,常有人戲稱美國人是世界數一數二無知的,對本國之外一無所知。


邁向新的世界史
羽田正幾年前出版一書,書名就是邁向新的世界史。其祖父羽田亨是研究滿洲國的學者,父祖都是歷史學者有家學淵源。他研究伊斯蘭,講者曾到日本交換一年,有去聽他的課。

羽田正書中說道
歷史是有力量的。有著改變現實的力量。指引著人們走向未來的力量。藉由這歷史的力量,能夠衝破覆蓋著現代社會的閉塞感,獲得朝著未來的展望吧。
然而,在現代日本,應該作為歷史理解誕生源頭的歷史學與歷史研究者,卻缺乏了元氣。…跟前一個時代比起來,歷史學者發表著作,對社會勢產生巨大影響的機會,的確在減少。很可惜,現代日本歷史學所生產的主張或論述中,似乎從未見到能夠改變現實的構想,或是具備指引未來的魅力。
這並不意味著人們不再關心過往的歷史。從古代的羅馬到近代的清朝或日本,許多以這些為題材的歷史小說很受到大眾歡迎
聯繫著歷史卻仍缺乏元氣的,大概只發生在歷史研究者身上吧
最重要的原因,還是一般人所期待的歷史圖像,與歷史學者歐生產的研究成果之間,出現了無法忽視的落差吧。歷史研究者紮實的工作無法有回響。
歷史是由生於對過去的探問,過去的探問和現在的探問也會有不同,對過往的解釋和理解,絕非一成不變,不是只有一種方式。
現在我們所學的世界史和時代脫節了。必須要構想符合現代的新的世界史。

八旗出版的新世界史套書,就有羽田正的「東印度公司與亞洲的海洋」。
VOC不只來過台灣,他們在印尼、日本、各地做了什麼事,其實我們在學校學過台灣史的學生也都不知道。
荷蘭人要去幕府日本做生意,必須配合幕府的規矩,其互動很有趣。
故宮南院有些展品可以看到一些亞洲的互動。
大員的熱蘭遮城的圖畫,和在現今美國紐約曼哈頓曾有的「新阿姆斯特丹」建物畫風接近,看來非常相近。
17世紀的全世界貿易網絡中,台灣扮演其中一環,我們鮮少用這樣的眼光來看台灣。


《蒙古帝國的漫長遺緒》作者杉山正明認為,現在已對歐美為中心的世界史有所疑慮,但其中最重大的疑慮在,只有歐美進入海洋,才開始有世界的海洋史?
以前的人講世界史從哥倫布開始,杉山認為應該從成吉思汗開始才對。

目前沒有人知道鐵木真的長相,故宮藏的畫像是以忽必烈為基礎來想像畫成的。鐵木真開始的世界史,比哥倫布更血腥殘忍哦。
蒙古帝國連結了歐亞,連結東方,那是真的無國界的開放空間,路海交通路線的方便安全都仰整公權力維持和保障,由蒙古的權力,人和物品以前所未及的規模往來,在思考人類文化,或作為世界樣貓的資本主義的成立時,蒙古世界帝國和其時代所扮演的角色可說是非常重要。
中醫說的「火氣大」,是從金元時期以後才開始重視「火」,而這也是受到當時世界帝國的文化影響所致。

《大日本,滿洲帝國的遺產》一書,講了朴正熙(類似台灣的老蔣)和岸信介(前日本首相)這兩位和滿洲的淵源。
溥儀手下有相當一部分是由台灣過去的人員,是源於當時日本勢力所及。

講者不久前走訪了美洲,所謂的「印加古文明」。
但其實印加古文明其實並不古,全盛時約接近中國的明朝。

世界史的形狀,有許多可能,我們能重新認識世界史的形狀。


幾個關鍵詞談世界史:
GLOBAL HISTORY全球史一詞彙現在非常流行,講者博論也要提及才行。
ANTHROPOCENE這是一新創的字,譯作「人類世」,1750年至2000來地質學的紀元分段18世紀以後人類活動重大影響了世界,稱之為「人類世」。
BIG HISTORY黃仁宇以前就說過大歷史,現在說的比黃仁宇說的更大。一位澳洲歷史學者和比爾蓋茲說現在講歷史要從宇宙大爆炸開始,有贏得資助去推廣。
你的世界史,決定了世界觀


因陀羅網
佛學中的名詞,述世間所有現象的相互關連,稱作因陀羅網。世界造成網狀,網子的每個打結處都有一個寶珠。
不只每個寶珠透過那張網與其他寶珠相連,而且每顆寶珠的表面都映出網上所有其他所有寶珠。因陀羅網上的每樣東西,都映出其他東西。
每個東西都和每個東西連結在一起。
LOCAL IS GLOBAL


接下來是兩個世界史環環相扣的小故事/研究成果分享。
1921725美國國會的金融貿易委員會召開公聽會,討論加關稅對各產業是否有利。
有人主張薄荷腦不要加關稅,這常用於藥物,不能對病人加稅,不能對窮人加稅。當時美國沒有生產,所以加稅對美國不利。
曼秀雷敦就是薄荷腦的軟膏,其老闆原本是來自堪薩斯州的小商人,推出後大受好評幾乎成為萬靈丹,全美風靡。還有其他的藥品,也都大量使用薄荷腦。
追究原因,美國人很在意「發炎」,薄荷腦有清涼舒緩的效果,或因此熱銷。
對薄荷腦的討論,全都是1880年代以後,之前完全沒有。
1880年代日本開國,日本生產輸出薄荷腦至美國。
日本北海道的「北見」只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城市,因生產薄荷腦,突然主宰了美國的貿易發展。

以上故事,希望能從生活中去看歷史
你絕對想不到的曼秀雷敦背後的美日貿易歷史!
美國中部的堪薩斯州到日本北海道,想不到的連結。

洗髮精、洗手乳等常見日用品,背後的成份都有香精或香料。
香料產業非常龐大,全世界需求很大,但都掌控在幾個大公司手上。其中一家TAKASAGO高砂,就是閃靈樂團專輯「高砂軍」、江戶時代對台灣稱呼的高砂。
高砂香料工廠@台北1935的照片,中有創辦者甲斐莊楠香和當時總督中川健藏。
原來是和樟腦有關。
1870年美國化學家發明了賽路珞,當時美國好萊塢製作電影底片還與此有關。
老蔣曾送龐德先生自己的簽名照,龐德照片中的帽子帽沿製作也和樟腦有關。
1899樟腦收歸日本政府專賣
1900樟腦專賣收入占台灣總督府收入27% (鴻海才佔全台2%就能選總統了!)
總督府專賣收入,鴉片、鹽、菸和樟腦,樟腦非常重要。
為免全球樟腦來場都受到日本掌控,美國等各地曾嘗試種植樟樹,都無法成功,後來是美國合成人造樟腦,擺脫了日本掌控。
樟腦失去了原本重要的地位後,日本學者永井一雄發現樟腦油中有些香氣成分,可以用於衛生用品中的香料來源。樟腦又再度得到重要的市場地位。
樟樹生長於淺山地區,倘若沒有原住民守護家園、阻擋了漢人的侵墾,不會到20世紀還有那麼多樟樹、可以生產影響全球的樟腦。
樟腦生產了香料,報端上載,台灣是日人眼中的香料之島。


在地就是全球,所有事物都是彼此連結的。


像精靈寶可夢遊戲,擴增實境
世界史中的台灣,是我們以前的看法
台灣史中的世界,可以從台灣串連荷蘭、日本、中國…從台灣出發的世界史。
八旗出的套書很棒,但還是日本人的觀點,期待未來能有台灣觀點的世界史成書。


剛才的一句話,可以修改為這樣:
你的世界觀,決定了你的世界史


有根的世界主義,在地和世界不是對立的,是連結的。






QA
富察:黃光國的父親黃子正是溥儀的御醫,在逃亡時有帶上黃醫生。中國或因統戰需要曾邀黃光國去遼寧看黃醫生的墓。
滿洲人不是像傳統漢人敘事說的高度漢化,而是有一定程度的認同。比如辛亥革命時,倘若已然高度漢化了、又何必革命推翻?

涂:新清史談到清朝很重視滿洲認同,對蒙古和西南有特別的統治方式,台灣又是另一個邊陲,可以看到帝國不是均質的一個整體。
滿洲國是既東又西,有點中國又有點日本。哈佛燕京圖書館剛買了一部文獻,又有日文又有中文,很難處理。就像研究台灣,要同時精通兩種語文,才能不偏廢其中任一種立場。
後藤新平在台灣擔任民政長官後,台灣史就不再談,但那之後後藤把他的人脈、在台累積的子弟兵

富察乘火車在台灣所見的小車站,風貌和中國東北有些類似,就是日本統治後留下的建築風格。
台灣的三重邊陲,中華帝國的邊陲,日本帝國的邊陲,美國的邊陲。
現在或許是前線,以房地產來看可能是水岸第一排。

Q美中貿易戰中,台灣需要選邊站嗎?
涂:二選一選錯的機會很大,但放大視野格局,不要只處理一對一或一對二的關係,而是在台灣和東南亞各國如何互動,或許會是得到解答的方向

涂:上法文課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有教人介紹繼父繼母,這在日文中不會聽到。
越南老師自編越南文教材,會學到「社會主義」這樣的詞,在其他語文中不容易一下就學到。
越南文的發音和粵語和閩南語的發音有些是接近的,這和長江以南都劃歸東南亞文化圈的概念雷同。

不是出國就會有國際觀,而是去美國後學會了美國觀而已。美國人做研究後會認為那就是通例,和歐洲並列後才發現,美國的例子可能常是特例。
在北海道學日文時,和各名校學生一起吃烏龍麵,美國學生見到麵裡有蝦子沒剝殼時大驚失色,沒見過沒剝殼的蝦子。美國人的飲食經驗是不吃全魚、魚或牛肉都是切片處理好的。
講者身為台灣學生到美國的文化衝擊很有限,因為接觸得多,或許這就是台灣人的優勢。

台灣是小國,格局或有限,但不必把自己視為棋子,根本也不是個小國。人口和澳州相不多,經濟在全球排名是前20的,這樣算是經濟不好嗎?
雖不能跟美國和中國比,但其實台灣不小。

媒體一定有立場,最可怕的是假裝沒立場、自稱最中道客觀。未來希望能做新媒體,有立場,但可對話。政治問題常要靠文化來處理,甚至解決。
故事網站之前很大部分是靠義工在運作,不是長久之計,未來希望能正常營運。



富察結語:
台灣悲情的四百年歷史,或中國近一百年的被打壓,都是過度誇張的偏頗呈現。不是只有中華史觀,或是美國的西方中心。

八旗引進的日本新世界史,就是要跳脫上述的框架限制。用迦太基來談地中海,用凱爾特來談歐洲,這樣可以打破我們以前習慣的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