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8日 星期日

研習筆記-轉型正義怎麼教




轉型正義怎麼教 台中一中陳一隆

回溯個人生命經驗,大學時上街抗議性侵犯東海之狼、家長卻收到教育部的公文「關切」,體驗到國家的暴力,以及國家社會價值觀的錯亂。

今天講者以課堂的協作者的角色,和大家一起探討。
問題一:為什麼要教轉型正義? (請大家討論分享)
ß我是歷史老師,每年都從228放假、會聽到有人說
ß公民老師表示,轉型正義是民主化進程的一環
ß公民科兼生命教育老師認為,轉型正義就像人要面對生命經驗中的創傷,需要療癒,所以需要轉型正義

問題二:怎麼教轉型正義?
ß使用檔案資料,大量提問,把2283月屠殺區分開來,用外國記者觀點來呈現當時不同面向的矛盾衝突
ß用故事感動人,讓學生理解政治受難者不是只有「被關幾年放出來,領多少補償金」這樣
ß第一個,絕對不要罵國民黨,避免讓學生覺得反感
ß帶學生從認識家、國、產生情感連結,對自己阿公阿媽都不了解不關心、也就難以理解別人

問題三:甚麼是轉型正義?
ß從釐清真相開始,新聞資料是好的媒介。大受歡迎的遊戲「返校」也是好的切入點
ß國家暴力的性質,學生身上體驗到的學校制度是否有不合理之處,若有能否改變,倘若學校的制度就很難改變了,國家社會的難度更可想而知。如果能改變的話,會希望學校/國家變成怎樣?
ß公民課程有憲政單元,學生常覺得很無聊,用故事,台灣民主化過程的發展來帶,學生就會有興趣

引發動機/後設敘事

除了擔憂之外,為什麼需要轉型正義?
教學內容 校外教學
制服 校規
學生參與學校公共議題  
ß目前社會看似民主,但其實要改變身邊事物制度很困難!
包括校園景觀是否美觀、合乎整體規劃,包括我們日身生活中對警察毫無懷疑的服從…
對轉型正義的需求,無所不在。

轉型正義的意義是談論價值,是道德的實踐,也是行動的實踐。
價值本身需要具備意識化,而非是客體化的學術概念。
台灣的主流社會或者學校的價值體現黨國教育及戒嚴時期的影響力,至今不只是價值,也以文化的面貌出現。
談論轉型正義不只是價值的挑戰,也是文化的挑戰。


現代性的教育場域,有層層疊疊的複雜結構。
價值除了課堂,也在日常的見縫插針與策略下的行動體現。

教師挪動的可能性





真實情境從事實探究到概念形成
概念建構概念最初產生的源頭/概念真實出現的情形學術情境生活情境
教師備課講課可能是從左向右,但學生的理解學習可能會是從右邊開始






ß從校史開始談起,鍾皓東的故事
ß問學生,你有沒有被誤解的經驗? 讓學生說出委曲,就是轉型正義
ß學校對制服的規定,學校裡教官的存在和作為,讓我們思考權威的不合理



ß現階段恐怕難以看到具體的展現,
ß用100字以上篇幅來寫出「如果我是加害者,在體制內會有什麼樣的經驗,會怎麼想?」
ß放映馬來西亞僑生陳金生的影片,連結曾被關押的地點和移動軌跡…。如果要避免這樣的事情再發生,現在的政府/社會/我們,該怎麼做?
ß讓學生讀完各國轉型正義的例子後,扮演那個國家的人的角色,講給別的同學聽。
ß課堂上講了黃溫恭的故事後,秀出黃春蘭女士的小寶貝,請學生寫一封信給那個三歲的小朋友,揣摩一下是否要告訴小朋友他的外曾祖父的故事













二二八事件也好,白色恐怖,原住民議題,轉型正義的主題不限於在哪個段落,可以一直不停下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