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有兩場開放給所有人都能參加的講座,不是歷史教師研習,也是要促銷賣書,但講座內容很豐富實在無法不推。
這是八旗文化的新世界史套書系列講座,信義房屋贊助吧,場地非常舒適,本周五8/23和9月初還有兩場,時間允許的話快去報名吧。
邁向全球化的時代,台灣應該何在?
從世界史的興亡到興亡的世界史 涂豐恩
講者本人是「故事/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的創辦人之一。
故事網站,定位在「聚焦歷史、知識與文化議題的新媒體」。
過去報紙副刊曾是很有分量的存在,現在不存在了,像那樣有厚度的文化平台,希望「故事」未來能達到這目標。
網站每個月會推出新的企劃,像是最近的「貓狗說的人類文明史」,或配合今年日本天皇退位時事的「解碼天皇」,1920年代台灣曾有前輩謝文達開飛機在東京火車站上撒傳單,這幾乎可以拍電影了,希望能讓更多人知道。
今日講題從世界史的興亡到《興亡的世界史》,後者就是八旗出版的大套書。
你的世界史,決定了你的世界觀。
我們中學時學了歷史,這可能會影響認識世界的方式。
比如說,二戰時美國轟炸日本,在投擲下原子彈前曾有對城市的討論,一度討論京都,但與會者認為應避開此地,日本再軍國主義,戰爭中也不該毀去歷史古都。
世界史的形狀
我們在學校裡學的世界史,常常不是「全世界」這麼大,只限於歐洲,而且是西歐幾國而已。
不只台灣我們如此,日本在二戰前的歷史範疇分類大致為「日本史、東洋史、西洋史」,日本在台北帝大特別設立了「南洋史」的講座,開拓一塊新的範疇。
現在市面上的東南亞歷史,在「新南向政策」下還很缺乏相關的好看歷普書。
二戰後,原來的「日東西」架構改了變成「日本史VS世界史」。
美國也是如此,常有人戲稱美國人是世界數一數二無知的,對本國之外一無所知。
邁向新的世界史
羽田正幾年前出版一書,書名就是邁向新的世界史。其祖父羽田亨是研究滿洲國的學者,父祖都是歷史學者有家學淵源。他研究伊斯蘭,講者曾到日本交換一年,有去聽他的課。
羽田正書中說道
「歷史是有力量的。有著改變現實的力量。指引著人們走向未來的力量。藉由這歷史的力量,能夠衝破覆蓋著現代社會的閉塞感,獲得朝著未來的展望吧。
然而,在現代日本,應該作為歷史理解誕生源頭的歷史學與歷史研究者,卻缺乏了元氣。…跟前一個時代比起來,歷史學者發表著作,對社會勢產生巨大影響的機會,的確在減少。很可惜,現代日本歷史學所生產的主張或論述中,似乎從未見到能夠改變現實的構想,或是具備指引未來的魅力。
這並不意味著人們不再關心過往的歷史。從古代的羅馬到近代的清朝或日本,許多以這些為題材的歷史小說很受到大眾歡迎
聯繫著歷史卻仍缺乏元氣的,大概只發生在歷史研究者身上吧。
最重要的原因,還是一般人所期待的歷史圖像,與歷史學者歐生產的研究成果之間,出現了無法忽視的落差吧。歷史研究者紮實的工作無法有回響。
歷史是由生於對過去的探問,過去的探問和現在的探問也會有不同,對過往的解釋和理解,絕非一成不變,不是只有一種方式。
現在我們所學的世界史和時代脫節了。必須要構想符合現代的新的世界史。」
八旗出版的新世界史套書,就有羽田正的「東印度公司與亞洲的海洋」。
VOC不只來過台灣,他們在印尼、日本、各地做了什麼事,其實我們在學校學過台灣史的學生也都不知道。
荷蘭人要去幕府日本做生意,必須配合幕府的規矩,其互動很有趣。
故宮南院有些展品可以看到一些亞洲的互動。
大員的熱蘭遮城的圖畫,和在現今美國紐約曼哈頓曾有的「新阿姆斯特丹」建物畫風接近,看來非常相近。
17世紀的全世界貿易網絡中,台灣扮演其中一環,我們鮮少用這樣的眼光來看台灣。
《蒙古帝國的漫長遺緒》作者杉山正明認為,現在已對歐美為中心的世界史有所疑慮,但其中最重大的疑慮在,只有歐美進入海洋,才開始有世界的海洋史?
以前的人講世界史從哥倫布開始,杉山認為應該從成吉思汗開始才對。
目前沒有人知道鐵木真的長相,故宮藏的畫像是以忽必烈為基礎來想像畫成的。鐵木真開始的世界史,比哥倫布更血腥殘忍哦。
蒙古帝國連結了歐亞,連結東方,那是真的無國界的開放空間,路海交通路線的方便安全都仰整公權力維持和保障,由蒙古的權力,人和物品以前所未及的規模往來,在思考人類文化,或作為世界樣貓的資本主義的成立時,蒙古世界帝國和其時代所扮演的角色可說是非常重要。
中醫說的「火氣大」,是從金元時期以後才開始重視「火」,而這也是受到當時世界帝國的文化影響所致。
《大日本,滿洲帝國的遺產》一書,講了朴正熙(類似台灣的老蔣)和岸信介(前日本首相)這兩位和滿洲的淵源。
溥儀手下有相當一部分是由台灣過去的人員,是源於當時日本勢力所及。
講者不久前走訪了美洲,所謂的「印加古文明」。
但其實印加古文明其實並不古,全盛時約接近中國的明朝。
世界史的形狀,有許多可能,我們能重新認識世界史的形狀。
幾個關鍵詞談世界史:
GLOBAL HISTORY全球史一詞彙現在非常流行,講者博論也要提及才行。
ANTHROPOCENE這是一新創的字,譯作「人類世」,1750年至2000來地質學的紀元分段18世紀以後人類活動重大影響了世界,稱之為「人類世」。
BIG HISTORY黃仁宇以前就說過大歷史,現在說的比黃仁宇說的更大。一位澳洲歷史學者和比爾蓋茲說現在講歷史要從宇宙大爆炸開始,有贏得資助去推廣。
你的世界史,決定了世界觀
因陀羅網
佛學中的名詞,述世間所有現象的相互關連,稱作因陀羅網。世界造成網狀,網子的每個打結處都有一個寶珠。
不只每個寶珠透過那張網與其他寶珠相連,而且每顆寶珠的表面都映出網上所有其他所有寶珠。因陀羅網上的每樣東西,都映出其他東西。
每個東西都和每個東西連結在一起。
LOCAL IS GLOBAL
接下來是兩個世界史環環相扣的小故事/研究成果分享。
1921年7月25美國國會的金融貿易委員會召開公聽會,討論加關稅對各產業是否有利。
有人主張薄荷腦不要加關稅,這常用於藥物,不能對病人加稅,不能對窮人加稅。當時美國沒有生產,所以加稅對美國不利。
曼秀雷敦就是薄荷腦的軟膏,其老闆原本是來自堪薩斯州的小商人,推出後大受好評幾乎成為萬靈丹,全美風靡。還有其他的藥品,也都大量使用薄荷腦。
追究原因,美國人很在意「發炎」,薄荷腦有清涼舒緩的效果,或因此熱銷。
對薄荷腦的討論,全都是1880年代以後,之前完全沒有。
1880年代日本開國,日本生產輸出薄荷腦至美國。
日本北海道的「北見」只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城市,因生產薄荷腦,突然主宰了美國的貿易發展。
以上故事,希望能從生活中去看歷史。
你絕對想不到的曼秀雷敦背後的美日貿易歷史!
美國中部的堪薩斯州到日本北海道,想不到的連結。
洗髮精、洗手乳等常見日用品,背後的成份都有香精或香料。
香料產業非常龐大,全世界需求很大,但都掌控在幾個大公司手上。其中一家TAKASAGO高砂,就是閃靈樂團專輯「高砂軍」、江戶時代對台灣稱呼的高砂。
高砂香料工廠@台北1935的照片,中有創辦者甲斐莊楠香和當時總督中川健藏。
原來是和樟腦有關。
1870年美國化學家發明了賽路珞,當時美國好萊塢製作電影底片還與此有關。
老蔣曾送龐德先生自己的簽名照,龐德照片中的帽子帽沿製作也和樟腦有關。
1899樟腦收歸日本政府專賣
1900樟腦專賣收入占台灣總督府收入27% (鴻海才佔全台2%就能選總統了!)
總督府專賣收入,鴉片、鹽、菸和樟腦,樟腦非常重要。
為免全球樟腦來場都受到日本掌控,美國等各地曾嘗試種植樟樹,都無法成功,後來是美國合成人造樟腦,擺脫了日本掌控。
樟腦失去了原本重要的地位後,日本學者永井一雄發現樟腦油中有些香氣成分,可以用於衛生用品中的香料來源。樟腦又再度得到重要的市場地位。
樟樹生長於淺山地區,倘若沒有原住民守護家園、阻擋了漢人的侵墾,不會到20世紀還有那麼多樟樹、可以生產影響全球的樟腦。
樟腦生產了香料,報端上載,台灣是日人眼中的香料之島。
在地就是全球,所有事物都是彼此連結的。
像精靈寶可夢遊戲,擴增實境
世界史中的台灣,是我們以前的看法
台灣史中的世界,可以從台灣串連荷蘭、日本、中國…從台灣出發的世界史。
八旗出的套書很棒,但還是日本人的觀點,期待未來能有台灣觀點的世界史成書。
剛才的一句話,可以修改為這樣:
你的世界觀,決定了你的世界史
有根的世界主義,在地和世界不是對立的,是連結的。
QA
富察:黃光國的父親黃子正是溥儀的御醫,在逃亡時有帶上黃醫生。中國或因統戰需要曾邀黃光國去遼寧看黃醫生的墓。
滿洲人不是像傳統漢人敘事說的高度漢化,而是有一定程度的認同。比如辛亥革命時,倘若已然高度漢化了、又何必革命推翻?
涂:新清史談到清朝很重視滿洲認同,對蒙古和西南有特別的統治方式,台灣又是另一個邊陲,可以看到帝國不是均質的一個整體。
滿洲國是既東又西,有點中國又有點日本。哈佛燕京圖書館剛買了一部文獻,又有日文又有中文,很難處理。就像研究台灣,要同時精通兩種語文,才能不偏廢其中任一種立場。
後藤新平在台灣擔任民政長官後,台灣史就不再談,但那之後後藤把他的人脈、在台累積的子弟兵
富察乘火車在台灣所見的小車站,風貌和中國東北有些類似,就是日本統治後留下的建築風格。
台灣的三重邊陲,中華帝國的邊陲,日本帝國的邊陲,美國的邊陲。
現在或許是前線,以房地產來看可能是水岸第一排。
Q美中貿易戰中,台灣需要選邊站嗎?
涂:二選一選錯的機會很大,但放大視野格局,不要只處理一對一或一對二的關係,而是在台灣和東南亞各國如何互動,或許會是得到解答的方向。
涂:上法文課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有教人介紹繼父繼母,這在日文中不會聽到。
越南老師自編越南文教材,會學到「社會主義」這樣的詞,在其他語文中不容易一下就學到。
越南文的發音和粵語和閩南語的發音有些是接近的,這和長江以南都劃歸東南亞文化圈的概念雷同。
不是出國就會有國際觀,而是去美國後學會了美國觀而已。美國人做研究後會認為那就是通例,和歐洲並列後才發現,美國的例子可能常是特例。
在北海道學日文時,和各名校學生一起吃烏龍麵,美國學生見到麵裡有蝦子沒剝殼時大驚失色,沒見過沒剝殼的蝦子。美國人的飲食經驗是不吃全魚、魚或牛肉都是切片處理好的。
講者身為台灣學生到美國的文化衝擊很有限,因為接觸得多,或許這就是台灣人的優勢。
台灣是小國,格局或有限,但不必把自己視為棋子,根本也不是個小國。人口和澳州相不多,經濟在全球排名是前20的,這樣算是經濟不好嗎?
雖不能跟美國和中國比,但其實台灣不小。
媒體一定有立場,最可怕的是假裝沒立場、自稱最中道客觀。未來希望能做新媒體,有立場,但可對話。政治問題常要靠文化來處理,甚至解決。
故事網站之前很大部分是靠義工在運作,不是長久之計,未來希望能正常營運。
富察結語:
台灣悲情的四百年歷史,或中國近一百年的被打壓,都是過度誇張的偏頗呈現。不是只有中華史觀,或是美國的西方中心。
八旗引進的日本新世界史,就是要跳脫上述的框架限制。用迦太基來談地中海,用凱爾特來談歐洲,這樣可以打破我們以前習慣的視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