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在自己高中還是大學時,總是覺得傳統農曆年越過越沒有年味。
後來,一直要到有了孩子後,不論是聖誕節還是農曆新年,都會願意為了孩子多辛苦一點,讓孩子有多一點和平時不同的年節經驗。
尤其現在兩個孩子都上學了,妹妹從幼兒園就會學回來好多吉祥話、美術課還做了一幅財神畫讓我們可以掛在大門上;哥哥小一的國語課文就有大街小巷熱鬧過新年的文字,兩兄妹還會像吵架一樣爭著跟我說年獸的故事。
所以,雖然總是要被嘉芬嘲笑,還是要站在爐台前忙著煎蛋餃。
因為這是金元寶嘛,重要的手工火鍋料,過年必不可少的要角啊!
印象中在剛結婚那最初一兩年婆婆教了我之後,從此就是我每年過年前的大工程。
常常都是一煎兩三個小時,有了孩子之後還要在孩子睡著之後一個人守著一個鍋,煎到半夜。
今年狀況好一些,趁著孩子回外婆家放寒假時,我在過年前的周末假期就先開工了,在周六下午做,沒有熬夜! 好像是第一次沒有熬夜!
沒記錯的話,足足用了4斤多的絞肉,接近40顆蛋,煎出80個蛋餃。
最棒的是今年開發出一個人用兩個鍋同時作業的新工作流程,速度明顯有加快不少,再加上工作時用手機在廚房裡放音樂陪伴著自己,雖然仍然是一個人,卻少了往年的苦悶壓力,多一些愉快從容囉。
有關於泡菜,在過年前至少一個月,婆婆會醃酸白菜,也是為了過年吃火鍋用的。
這回不是什麼傳統,只是我自己想試試看阿芳老師的台式泡菜食譜,正好現在高麗菜便宜,就趁著過年前上市場,也買一顆來試做看看。
先剝了幾片高麗菜外頭的葉子試做,自己覺得味道不錯。
我本來就愛酸酸甜甜的味道,泡菜完全沒有油、吃起來又清爽,我當作蔬菜水果或點心吃,自己就可以吃掉一整碗。
試做的成品胖寶和我都覺得很滿意。
於是,就把一整顆都做完了! 這次還加了紅白蘿蔔切斜菱小塊一起醃,等完成入味後就可以隨時享用了!
在天母石牌有一家湖南臘肉香腸攤,桂來鏢,每年年前老公都會去採買肝腸臘腸。
今年,特意帶上孩子們一起去採買,見識一下滿坑滿谷的香腸是什麼盛況!
排隊購買的隊伍真的很長,買來水煮玉米讓孩子們一邊吃玉米一邊看香腸,等待時間就不會太漫長。
據說今年我們算是保守了些,只買了三千多,之前曾經在這攤買過八千還是一萬的消費額。
看來想要好好過年,也真的不容易啊!
比如說,到銀行排隊換新鈔。
年前的銀行真的好多人。
排了好久,讓我可以把「個、十、百、千、萬」進位的概念和數字的唸法都教給湯圓妹學會了,還講了一堆什麼叫紙鈔什麼是硬幣的5歲孩子10萬個為什麼之後,終於,新鈔得手了。
哥哥不在家,妹妹一個人也非常樂於幫媽媽的忙。
今年是我第二年自己做蘿蔔糕。
處理白蘿蔔,炒香配料,然後開始讓湯圓妹進來幫來,從試吃味道開始,做得非常稱職。
再幫忙調粉漿,做得有模有樣。
這就是蒸出來的成品,好彩頭、年年高!
之前都沒有像今年這麼想跟家人以外的朋友分享蘿蔔糕。
今年在做的時候一直想到博雅的小伙伴童振傑,因為他竟然有和阿嬤一起用大灶蒸過蘿蔔糕的經驗,還真的會做蘿蔔糕! 回想以前我外婆在蒸蘿蔔糕時候我都只有想著吃啊,哪裡會有真的幫上什麼忙。
而振傑的經驗太讓我印象深刻了,沒想到現在的大學生還有這樣的奇葩啊,所以真的會很想分享一下彼此做的蘿蔔糕來吃吃過呢。
因為那天準備的配料非常多,足夠可以做三個電鍋內鍋大小的蘿蔔糕呀,我就又再蒸了一個。
這兩天回答女兒的問題,說為什麼要過年,讓我自己也又再想了很多。
我跟她解釋地球繞太陽一圈叫做一年,時間一直過下去需要個刻痕記號,所以大家一起慶祝又一同度過了美好的一年,就叫做過年。
她又問我為什麼過年要拜拜?
我想,應該是因為祖先過世了、不能和我們一起吃團圓飯,所以才用拜拜的方式和祖先分享好吃的東西,就等於又還是一起過年了呀。
在自己能復刻媽媽的味道、外婆的味道之後,農曆年時做蘿蔔糕這件事,不只是讓孩子得到滿足,對我自己來說很重要的一層意義也是牽起來我和媽媽還有外婆這一支母系血緣的重要關聯。
香味濃郁口感紮實的正宗客家蘿蔔糕,它根本就不只是蘿蔔糕那麼簡單哪。
過年前要置辦新衣這件事,承蒙辦公室的室長大人厚賜,今年帶回了好幾大袋的高品質保存狀態非常好的衣物,冬夏的衣褲甚至外套都齊備,兩兄妹真的都不必再添置新衣。
不誇張,衣服之外連鞋子都有。
胖寶之後可以踢足球用的釘鞋,妹妹再長大一點後可以穿的優雅皮鞋,從頭到腳都完整包覆了。
媽媽我只需要再幫女兒買個鞋子,就可以全身新衣新鞋迎接新年了。
一連串的手做,就要在過年做糖這邊達到孩子期望滿點的高潮。
學期結束前,做了一些小司康餅和桂圓核桃小蛋糕帶到學校分享。
司康餅裡濃濃的奶油香氣,應該對抗寒流下的低氣溫最適合;
桂圓核桃小蛋糕,就是閤家富貴步步高升,也太適合過年了。
這款夏威夷豆軟糖,是和桂圓核桃小蛋糕一起上馮嘉慧老師的烘焙教室學的。
夏威夷豆味道好,加上杏仁片有平衡的味道,再添些紅色的蔓越莓增加過年的喜慶色彩,都超適合過新年啊!
和去年一樣,讓孩子來幫忙包糖,一邊包又可以一邊吃,相信這個新年一定可以過得甜蜜又如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