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7日 星期日

初秋九月


10月都快要過完了,發現開學以來9月10月這兩個月其實都沒有什麼具體想好好寫下記錄的時間與動能。

學校工作是每周24節,3個年級、4個進度,說多嗎,跟同辦公室裡一周五天每天都上午連4、一周26還是27節的PON PON老師比,也是拿不出來說嘴的。
下班後回家的第二輪班,除了一直以來的洗碗、吸地、倒垃圾、盯小孩寫作業之外,現在新增下班後煮晚餐這項工作。
還好不是每天固定一定都是我要煮,有時多有時少,漸漸開發出煮飯技能,也順便幫自己帶第二天的便當。
小孩升上二年級跟四年級,學習的表現有個別的進步之處,同時作業也更多了挑戰。
目前進步的地方是不再會常常寫功課都有人生氣和暴哭,也不會再為了錄個英語作業的錄音弄到2小時大人小孩都累到瘋又爆炸。
只是孩子寫作業和學習還未如媽媽期待的養成理想習慣,還是會拖拖拉拉丟三落四,本學期至今首次出現完成作業時間超過半夜12點的記錄。
 小學生跟他們的家長求生也是很不容易的啊。

9月分在學校做了蝶谷巴特,剩下的工具材料帶回家,也做出了孩子自己喜歡的成品。


其他大人不在家時,我讓孩子瞎玩,我自己看了都覺得大玩特玩真開心。



從孩子一兩歲用到現在的玩具收納箱,一直都是玩火車遊戲的好幫手。


另外一天讓小孩玩紙箱,發現中低年級的學童還是跟貓一樣愛鑽紙箱啊。
 

或是做成飛機,可以計劃要開去日本還是美國旅行。

新發現:原來到中年級還是會跟一歲娃同樣愛在地上爬。


紙箱不夠,就把玩具收納箱倒空後也拿來玩。
難怪寄居蟹找不到貝殼時會拿寶特瓶瓶蓋來當新家。


某個周末假日的下午,難得的跟小孩有2-3個小時的空檔可以到咖啡店窩一下。
所以我帶書去看,讓小孩帶金字塔積木去堆。


過去2個月好像很忙,接下來的11月好像也都很滿,周間除了上班上課家務煮飯還有研習共備,周末還有國三複習課跟小孩的活動…。
忙碌都會過去,最後剩下來的就會是這個摸們特的笑容吧。

研習筆記-素養導向評量

分科與合科的素養導向評量
2019/9/25金仕起@大園國際高中


設計原則
目標與情境
評量目標、依據:學習表現  ß有批評新課綱是「去中國化」者,其實就是沒有看到這個部分!

評量情境、素材:學習內容  ß建議將課本視為教材之一、不要再一直餵飼料一樣餵養學生,將每個主題都用問題來帶,不斷的丟問題給學生,堅持下去


紙筆評量中,「態度及價值」構面較難以設計和確知結果,因此評量目標以「理解及思辨」、和「實作及參與」兩個構面為主
評量的情境可分作生活情境(或真實情境)與學術情境,素材則以「學習內容」為範圍。比如,學測以必修為範圍,分科考則再加上加深加廣選修


設計原則
一、情境化 (生活真實情境/學術情境)
分享符合情境化的試題、以及不符合此趨勢的負面示例試題

二、整合能力 (閱讀理解、邏輯推理、圖表判讀、批判思考、歷史解釋辨析、資料證據應用)
1
擷取資訊
2
解讀資訊(深層文義理解) ß能否讀出語氣是諷刺的/自豪的/
3
反思和評鑑

三、跨領域、跨學科
問題的正確解答,需同時使用史、地、公或其中二科的學習經驗,可以一科為主、另一科為從來尋找題胚。


題型組合
一、選擇題、填充題、問答題、及其他繪圖、製表等題型
二、混合題型(必須有) (作圖、作表等題需附底圖或方格紙)
社會領域考科裡會有20-30%的非選擇題

命題原則
0、    情境取材來源可包括:領綱的「學習內容」、社會重大議題、社會領域相關研究
單選題:

1試題的題幹應僅提出「一個明確的問題」
不要將若干是非題拼湊成一個選擇題,以致缺乏明確的問題中心
題幹本身應為一種敘述或概念,不能只是一個字、詞、或地名
若以「未完成敘述」為題幹,則此題幹本身需獨立蘊含一個問題

2題幹需求完整,並以簡單而清晰
試題長度材料宜約束在300-400字範圍內,避免堆砌不切題且毫無作用的材料
題幹陳述盡可能簡明,避免不必要的複雜用字或句型結構,否則將變成閱讀、理解能力測驗

題組題
大題幹和小題幹之間,必須保持內在的一致性,否則將使整個大題變成看似有關、實則無涉的獨立試題的集合,失去意義
據大題幹編製的子題,要能提高試題的目標層次(配合閱讀理解的評量層次)

107研究試題示例:
史家評論「台灣民主國是徒具民主的稱號」,請舉出文中一項支持此評論的史料,並根據現代民主國家運作的原則,說明理由。
從歷史分期的角度,台灣民主國應歸在清領時期或日治時期較為合宜?請說明理由。

接下來分組對108年學測與指考題進行修改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