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4日 星期二

素養導向的評量實例


新課綱的衝擊已經一波波迎面而來,今年國三直升班的課程我們就開始嘗試實作。
今天改完總共5個班段考卷的手寫部分,決定留下個記錄吧。

課堂上有放過蔡琴唱的「月光小夜曲」,然後再看了「莎韻之鐘」的電影精華,最後在學生的哀嚎聲中沒有放完最初的「莎韻」原曲。
教材中我們讀了管仁健的文章「從蕃婦到愛國少女的莎韻之鐘」。  文章可由此看 連結
然後,作業也進行過分組的問題討論,然後批改發還後有再解說,所以題目這樣考了:



於是,在給了國歌少年詹德坤的故事引導後,大部分學生都有回答出莎韻的例子



當然也不乏學霸把教材文章都熟記了的回答:



不過其實只要簡單扼要的回答也就可以了。




手寫題的最後一題,是開放性的。
之前在教材上提供文章閱讀、作業本上有引導練習過,果然大部分的孩子都有被逼出來了:


雖然我們會有價值評斷的不同,但只要理由充分,最後是贊同與否都給分。


很多孩子都寫得很好,改這種考卷真是心情愉快


歷史的學習真的很適合跟媒體識讀還有公民科結合。



 這些成果都給老師很正向的鼓舞。


當然,也有孩子答得不好,甚至是放棄沒作答的…
那些就要等直升班考完本周末的教育會考、體驗完天堂路般的鐵人營之後,感覺恍如隔世、隔了一世紀之久的段考後檢討考卷時,再來檢討和加強差異化的教學了。



2019年5月11日 星期六

「島嶼的集體記憶」課程研習


島嶼的集體記憶


母親節的周末,搭客運轉火車、衝到宜蘭來研習。
第一次進到慈心華德福實驗學校,簡單舒服的空間設計,處處是美麗的設計。教室屋頂挑高,大大的窗讓風吹得通透就不必空調,還掛上美麗的手染窗簾,牆上的世界地圖據說是高中學自己繪製的。


一、「通往天堂的信箱」影片欣賞與引導 BY李思瑩老師

一不小心就超騙人眼淚和感動的影片,還沒完成、所以也還沒公開。
但是據說已經拍了10年了,所以用這部影片來帶領,然後全台已經有超過8000個學生參與了這個「島嶼記憶」的課程了!






二、當紀實文學遇上島嶼記憶
慈心華德福高中國文老師丁國耀
@宜蘭冬山慈心華德福實驗學校
教師是課程的化身
華德福課程非學科中心,從感受,到表達…
高中階段進行紀實文學課程,楊逵到野百合,處理記憶與呈現

課程連續3周一個主課程,帶狀進行,每日2小時,計劃大致如下:
1.       從紀錄片談起用影像寫歷史
2.       家族老照片與口述歷史
3.       發學習指南、紀實文學概論、剪接教學
4.       紀實文學作品論討1:新聞寫作簡介
5.       紀實文學作品討論2:採訪與記錄
6.       紀錄片拍攝
7.       紀實文學作品討論3:命名及下標題
8.       紀實文學作品討論4:人物描寫
9.       紀實文學作品討論5:報導文學的寫作開頭
10.   繪製採訪人物圖像
11.   個人報告
12.   課程總結
13.   繳交個人工作本、上傳個人書面報告及紀錄片檔案

個人報告:說一個自己家族的故事,採訪家族中的長輩,以一段口述歷史的紀實文學來傳遞家族的記憶
每人13分鐘,配上剪輯過一記錄短片8分鐘,口頭報告及觀眾回饋5分鐘
報告時分享一件能代表家族記憶的物品,或是代表家族口味的菜餚。

工作記錄本,內有長輩的畫像等,彙集成一本作品冊


批評現在的不好新聞,再練習寫新聞稿,練習下標題。
導演分享提到,應將訪談內容打成逐字稿,以方便內容雜亂時能夠清楚地從文字中找到重點並排序…。學生就真的超認真拼命打逐字稿。

也有學生拍排剪輯製作訪談父親的影片,標題和結論最後回到自己身上:
想成為土的孩子,卻成為風的孩子。


 三、「宜蘭形」課程 BY慈心華德福 劉佳芳老師
課程緣起:宜蘭的孩子高中畢業後多離家遠行,希望在他們離家前留下對土地的連結記錄,帶著宜蘭的形狀走向世界。
課程的基礎元素:有故事的淡蘭古道,水田,新住民…
課程效益:對話的開始,廣結善緣,找老朋友
行前準備:走金字碑古道,先後與地科老師和與植物高手同訪侯硐,訪深構、內城
課程設計:時間尺度人的歷史、地球的歷史;空間尺度人生存的空間、生物生存的空間

農田裡的科學,觀察記錄,如果我是政策決策者會如何對土地規劃
最後作品呈現有摺頁,設計海報,桌遊「跟著郡守遊蘭城」,超威的!




檢討:課程規劃得太大,不能確定孩子們得到多少



四、宜蘭北成國小島嶼記憶課程分享 BY視覺藝術朱曉光老師
邂逅所有的故事都將是一種傳奇,而很多故事都只能留下一個回眸的機會
人生沒有能夠永遠抓住的美麗,唯願珍重一份初見的感激
課程中心:愛即時
發散方向:畫我阿公阿嬤/呼喚心中的悸動/牽你的手/名畫的微笑
畫爺爺奶奶的肖像畫,通常是拿了照片就開始畫。要帶動學生去跟爺爺奶奶對話,使用影片「阿嬤的衛生紙」&「冰淇淋阿嬤」引導。
學生多會表示不知道要跟爺奶聊什麼,以分組方式寫下最想問的問題,可分多次多天打電話訪問爺奶。
如影片示範,要聚焦在主題上,不要太過發散,或許是阿嬤的衛生紙,或是阿公種的菜,或是阿公阿嬤的愛情故事。
可以引導畫成心智圖,規劃畫作作品的背景、色調、人物身邊的配件
畫作完成後分享故事,輪流專心的聆聽故事,對話還有回饋。
最後在祖父母節時,邀請阿公阿嬤來看畫,畫上附有想跟阿公阿嬤說的一句話
課程成為生命的禮物,給予孩子學習愛的機會,讓孩子找到真正的自己,贏回家庭的幸福。

島嶼記憶計畫聽大海的聲音
身為海島的子民,生活中卻距離海洋非常遙遠且陌生,就利用鯨豚擱淺的新聞,引導了解海洋生物吞食塑膠海廢的問題。
學生以立體的黏土捏塑,作品完成後分享故事



五、北成國小紀錄片課程 BY顏伍廷老師
現在的宜蘭小孩,沒有活過經驗過「雪山隧道」出現前的宜蘭。
老師帶學生走過吳沙開蘭的無路之路,帶學生跟阿公阿嬤一起拍紀錄片
課程安排大致如下:
1.       媒體素養與紀錄片概論
2.       影片主題規劃
3.       影片企劃實作
4.       數位影音概論
5.       攝影實作
6.       採訪實作
7.       錄音實作
8.       影像剪輯實作
9.       創造力與創意閱讀
10.   檢視與修正

完成後舉辦社區影展,邀請爺爺奶奶社區都來欣賞,真正讓學校跟社區走在一起,既使當天是選舉前有大活動、社區長輩應該都很疲倦,大多數人仍待到最後結束才離開。

紀錄了小朋友本來有點害怕的道教「紅頭師公」的行業,紀錄了沒有食譜記述的一位外省奶奶拿手菜,還有柯南破解的蔥爆牛肉殺人兇手三星蔥。



六、無界塾課程分享 BY 謝忠瑋

學思達年會上接觸島記後、決定要在自己任教的無界塾推這個課程。感動了,然後呢?
集體記憶指的不是群體的共同記憶,是個別的,記憶建構過程是有機的、動態的,包括傾聽、對話、與行動。一個心中有紮根的所在,對其他島嶼上的人民有同理心。

於是,我想要跟學生一起看見什麼? 建構起從內而外的島嶼記憶。
家族記憶、社區社會記憶、國家族群記憶、世界記憶,是從內而外疊加的同心圓,希望透過這樣的課程跟學生一起建立屬於我們自豪又驕傲的島嶼認同。

從問學生「你跟爺爺奶奶熟嗎?」的問題開始,學生漸漸發現對爺奶不像自己以為的那麼熟。
練習自我認識,練習跟同學分享自己的故事。列出3個關鍵字介紹自己,同學可以寫下一項是你今天才認識的同學的特質。
(有孩子在此時發現,別人認為他「很有想法」,恍然:「原來我很有想法!)
讓孩子先認識自己,才有認識家人的機會。從別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好、才知道自己怎麼發覺他人特質。

藉著過年假期,返鄉訪談長輩。
列出受訪者的特質、最喜歡的食物、上次對話的內容,規劃訪談問題。
「我的阿公告訴我他是養子,但大家都不知道這個秘密。」
哪天如果家人失智,那之前你還能為家人保留些什麼?
「如果家人失智了,不就不能感受到愛了? 那我會很難過」
「這堂課讓我聽到之前沒聽過的家族故事。」

課程架構:社會為主軸,結合語文的溝通表達,科技的家族專屬明信片產出

課堂上實作訪談10分鐘,可以發現訪談時會遇上的問題或困難。

THINGLINK融入島記 BY 周子鈺
無界塾透過科技支持,可讓不同科的老師知道別的課程在做什麼、學生產出什麼作品。
THINGLINK是什麼?使用互動影像來說故事
THINGLINK的功能:讓學生變成內容創作者,培養學生的數位素養
還有編輯設計明信片非常方便的工具CANVA

直接搜尋THINGLINK 和 CANVA 都可以很容易連到他們的主頁,註冊後就可使用,非常容易上手。
看來可能我之後的課程上也能直接讓學生用到哦。


不是客套話說今天的收穫很豐富,而是今天聽到的看到的都可以直接拿回去就來開新課程。
有興趣的捧油們,歡迎來私聊! 
可以到臉書上搜尋「島嶼的集體記憶」教學計畫」哦!

大推「島嶼記憶」! 也超感謝今天所有無私分享的先進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