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4日 星期五

文獻館與台北史研究

 文獻館與台北史研究詹素貞(台北文獻館館長)

 

一、台北的歷史書寫寫於你? 寫於我? 寫於專業? 寫於熱誠?

修纂地方志是史家重視,更為城市設計者倚賴,記載了城市文化與文明傳續之春秋,更是城市經驗與智慧傳遞之結晶

à方志與史書不同,範圍限縮於地方,官方編修,不是拿來讀的,就是案頭工具書。

 

台北有史始於1833年竹塹進士鄭用錫設局採訪,惜未刊行,僅留抄稿,一般稱為《淡水志初稿》共4卷,史稱鄭稿。

1867年淡水同知嚴金清設明志書院,仲春啟修孟冬完稿,也未刊行,一般稱《淡水續志稿》共14卷,此即嚴稿。

1870年淡水同智陳培桂於正月開局採訪,10月成繕稿,次年5月付刊行《淡水廳志》。

能編修如此神速,也就是奠基於前面二稿的基礎之上。

 

日本殖民之後,最早是1895年軍方參謀本部編印《台灣志》為治台參考,

1903年《明治台北廳志》完成

1919年《大正台北廳志》完成

1930年台北市役所(即最早期之台北市政府)為紀念市役所成立十週年,編印完成《台北市十年志》,此書為全台首部市志

1931年《台北市史昭和六年》出版,為「台灣通信社」以日人觀點記錄台北北並正式纂修出版的現代史料,民國80年代後期台北市文獻委員會(文獻館前身)委請譯者李朝熙先生全文翻譯,分期刊述於《台北文獻》季刊外還有集結出刊。

à這本書老師非常推薦,裡頭用驚嘆的語法在描述台北的進步,南國台灣與母國日本內地相提並論也不遜色。

今年因台北設市100周年,復刻重印,原汁原味、不加增刪,字體放大後用大開本印行。有興趣者請洽文獻館。

 

地方志書外,職人故事的書寫也一直都是城市重要的面貌。

今年出版《城市的心跳》,記錄了有保存傳統技藝的、現代專業職人、挑戰未來的各種不同專業人士故事。

去年出版陳水扁口述歷史,此前克服許多行政程序,到其府上採訪時,其記憶力與反應俱佳、口述非常流暢。

《文化資產在台北》編成出版後屢次得獎。當時徵集的內容主要為民俗,現在畫分業務內容,交還予文化局。



二、台北市立文獻館存文徵獻的實證經驗

職司文獻史料徵集、整理與編纂的「台北市立文獻館」(前身台北市文獻委員會),於民國416月創會成立。

92年《台北市志書纂修辦法》將本市志書分為市志及區志二類,市志之纂修即由台北市文獻委員會負責辦理。

à修志書的程序非常嚴謹,一步一步依法進行。
過去是內政部主管,台北市修過「台北市稿」,送內政部審核未通過,品質甚佳但不通過就不能稱為市志。

到後來再修一部審核通過的,即正式史書上啟洪荒、下接民國。

後來內政部廢除纂修地方志書的辦法,就不需再送交中央審核,台北市訂立纂修辦法後,正式將此權限劃分為地方政府掌轄,自己的地方志自己修!

 

90年龍應台擔任文獻委員會主委時,成立「台北市纂修辦法」及其計劃兩個小組,交學者教授擔任召集人,討論是要重修還是續修。

最後決定續修,交由張勝彥,林慶彰、劉益昌,吳文星,詹素娟等教授主持。

(詹素娟教育是詹素貞館長的姐姐! 從小被誤認為妹妹、總是很得意。館長要特別強調,是姐姐!)

 

擬定續修甫畫後,委託中研院湯熙勇教授主持。現正在進行一部紀錄片的拍攝,主題是大頑童湯教授遊走在台北街頭,毛片已成、正在後製編修。

 

99年時任文化局兼任文獻委員會主委的謝小韞主委決定敦聘國內志書編、纂、修的國立中興大學文學院院長黃秀政教授《續修台北市志》總纂,並在黃允肯並全力投入纂修籌備後,文獻館得以穩健推展之後歷經七年的艱鉅纂修工作。

 

黃秀政擬定凡例、綱目與纂修計畫,兼採政典和風物並列之原則,

政制志改為政事志,增加「政黨與社團篇」

經濟志增加科技園區篇

新增交通志,增加「捷運篇」、「觀光旅遊篇」

社會志增加「族群與婦女篇」、「社會發展篇」

文化志增加「文化行政篇」,藝術篇析分為「視覺藝術篇」與「表演藝術篇」

人物志以政治與經濟篇與社會與文化篇,代替傳統志書裡的勻績篇與賢德篇,以反映台北市發展。

ß文化的部分是大家最想看的,也修最久,把關嚴謹也開會十餘次才成。
人物立傳的慣例是生者不立傳,過世才立傳。

 

審查機制

非以志為單位,而是以「篇」為單位,單獨審查,專業意見較易凝聚

重視實務成果,互補學術與實務專業的異同。

審查期程安排在初稿五萬字時第一次期中審查,初稿十萬字時第二次期中審查,以合理步驟審查來推動進度。

《續修台北市志》830篇,最後修完後印出供公開閱覽,放置在文獻館與台北市圖,供讀者提出修改意見。

 

特色

八個分志的八個案由國內各領域優秀學者組成團隊得標,計劃主持人都同時具有纂修經驗與行政經驗。


八個分志的計劃主持人:

大事紀薛化元

土地志周國屏

政事志薛化元

經濟志吳學明

交通志徐榮崇

社會志林修澈

教育志梁福鎮

文化志陳登武

人物志陳翠蓮

卷首、卷尾黃秀政

à出乎意料的是,其中竟然是土地志賣得最好! 或許和採用彩色印刷有關?




第一階段在103年郝龍彬市長任內先發表第一波完成部分,於北市府12樓劉銘傳廳進行發表,發行平裝本、精裝本、以及光碟片,以方便流通傳布。






再經3個時間點才全部完成。

104年出版發行大事紀、政事志、經濟志、交通志與社會志

106年分兩次出版發行文化志、以及卷首卷尾。

à這三次都先出版發行,不進行發表活動。

待到1067月,於北市長官邸藝文沙龍表演廳與行全套志書33本的發表會,由現任北市長柯檳榔與前《台北市志》監修的前北市長許水德,共同發表。

à市長官邸比較不具有那麼強烈的官方色彩,地點的象徵意義比較理想。

許前市長年紀很大了,但接到邀約時非常樂意,在現場也妙語如珠。



發表後有收到中國方面的發行邀約!

文獻館表示可以在台印行、送至中國銷售,以免內容被更改不實,但就沒下文了。



三、歷史研究除了文獻還是文獻嗎?

詩歌影像吟唱舞蹈吉他手遊桌遊也是歷史嗎

政治經濟社會交通生教育土地文化人物很難讀嗎

館長本人成長過程中對台北文學的印象,始於《台北人》的白先勇。這當然是受限於黨國威權體制下的中國教育造成的!

於是推動攝製「台北我城 文學散步(1895-1945)紀錄片」,YOUTUBE上有  影片 連結


不只是郁永河開始來採硫磺,更早荷蘭人畫的地圖上台北的山上就在冒白煙!
硫金歲月」紀錄片,還有得獎。YOUTUBE上有5分鐘       影片連結

還有「台北建城記」史實紀錄片    影片連結


「台北學」兩部影片都是由不到20歲的年輕學子拍攝製作,得到評選第一第二名!

影片連結       


台北故宮之外,台北文獻館也有典藏文物。

今已有10163件完成數位化,民眾可由典藏文物查詢系統上查詢    http://210.69.61.47

 

動線史蹟導覽

今已推出20導覽動線3條伴你行無障礙史蹟導覽路線,將史蹟解說點延伸到本市各行政區史蹟景點,讓民眾可更廣泛地尋根探源並達到史蹟活化的意義。

à文獻館工作人員才11人,但解說志工有超過100多人! 熱情熱心外,聽講者回饋滿意分數高達98!

 

 

四、台北市的進行曲

百年世紀事記百年

2020年適逢台北設市百年,文獻館以「世紀旅程」為主題,打造特展,透過影響、文獻結合AR互動科技,串連超百年間的大眾生活光影切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