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17日 星期六

我的第二輪班


維吉妮亞吳爾芙老早就說過了,女人要寫作,首先要有錢和自己的房間。

但也就像之前站在書店就翻完了大半本的中國作者寫的那本「文藝女青年這種病生個孩子就好了」一樣,吳爾芙和文藝媽媽的話都是我早就知道、心有戚戚、但卻似乎根本不必買人手的書一樣。

開始放假的第一周呢,感謝有家人的幫忙,孩子們大多時間都待在內湖外婆家,所以我有時間可以完成一些家事和年前的準備工作,以及,雖然無法享有我自己認為的「休息」 ,但卻有不少是「自己時間」,可以逛書店,和朋友碰面,咖喝了咖啡聊聊天之類的。
 所以,入手了這兩本書。

上圖左其實還是一個妻子努力為先生改變說話方式的教本,只能說又讓我看到了日本太太們強大的溫柔耐心和毅力,當然不是我的路線啊。
右邊那本,是眼看著就快要結束的假期裡,唯一看完的一本書。
 台大社會系藍佩嘉在2018書展演講時取此書和現在台灣媽媽比較的內容 連結
演講主要是針對「媽媽」這個家庭角色在談,包含教養啦、時代差別啦、現在的難處等。

而我呢,其實真的很該感謝有朋友陪我釋放情緒壓力,因為自己的狀態一直處在很難好好清理的混亂負面情緒裡;
然後,也很感謝自己能好好把這本書看完,社會學就是用結構的角度來看問題,不是我個人的問題,重新去整理去想我面前的問題要怎麼來看。

這本書是近三十年前的美國社會學研究,以大約10個案例的記錄與分析來談性別意識與家庭角色的實踐與拉鋸。
在三十年後的現在台灣來看,卻仍有許多共鳴。

首先,這書的封面就是書中深度調訪的雙薪家庭中妻子常努力扮演、或是夢想成為、或是覺得不可能存在的,超級媽媽:同時兼顧家務和事業,而且還能保持自己身形苗條又光鮮亮麗。
因為,在結束工作回到家後,等著自己的「第二輪班」總是讓女性焦頭爛額。

雖然我在讀了前幾章時都一直覺得幹嘛要把第一個案例南茜的故事寫得那麼長,因為她在跟先生討論/溝通/努力調整之後,還是活得非常傳統啊,希望家務均攤的她,最後卻接受了她做家中幾乎所有的打掃、煮飯、照料小孩(樓上),而先生分攤的是車庫和狗(樓下),這樣的「分攤」。

「許多女性十分努力掙扎逃避、抑制或神秘化第二輪班引發的可怕衝突…,或因為女性必然是輸家,她們被迫在婚姻與平等之間做出抉擇。於是,她們選擇了婚姻。
當被問到理想的兩性關係的想法,對女兒和對自己的婚姻有何期待時,大部分職業婦女都希望男性能夠分攤家務。」

我就在這次的假期期間,只要孩子不是在外婆家,就全部是我負責照料的情形下,偷著空、擠著時間、包括孩子睡下之後的下午和夜晚,把這本書讀完了。

值得劃線或是貼標記的段落和頁面,手邊沒有小標籤紙就都手機拍下來記錄了。
「第二輪班對一些夫妻而言,意涵偏向傳統的照顧理念;對另一些夫妻而言,則具有性別平等的意義。這兩種理念的隔閡…男人傾向第一種觀念,女人則傾向第二種。」

按:溫骯真的都覺得他有在照顧我(聽到時真的大驚);而我一直都認為只要是住在家裡的人都該分攤家務,所以我做家事是應該的,而他也應該做(但大多時候我的期望都只能落空)。


「最終,大部分的女人都會削減她們自己的需求。她們放棄閱讀、嗜好、電視、拜訪朋友、運動、獨處時間。」

按:我的家人幾乎全部都認同,當媽媽就是該放下自己的事情,當然就該肩負家務和孩子,這些「當然」都是我的「責任」。
我就是心理一直抗拒這樣的「被認為」、但現實上大多時候妥協當中持續的覺得痛苦和壓抑;偶爾希望能有「假期」 、放下這些「責任」,都要覺得千恩萬謝竟能有人「協助我」或是該為我私自出門感到罪惡才是家中的道德正確。
學者們的分析很正確呀,但又完全像是廢文或是幹話,因為現實中那好像都是「自然而然」或是「必然」。

「經常用來平衡太太與先生各自的性別策略的,是婚姻感謝經濟學的信用借貸。…女人的低薪資、高離婚率,以及女性從屬地位的文化遺產,共同創造了一種社會氛圍,讓多數女人在遇到一位願意分攤「一些」的先生時,便覺得自己很幸運。」


「婚姻裡的緊張關係,常常會出現在當伴侶的其中一方感覺不到被認可、讚賞、或對方不夠感激時。這些婚姻裡所進行的感激交換,變成一種「查無此人」狀態。」
按:是的,就是這個狀態,描述得好貼切啊,就是「查無此人」,不被認可與讚賞。所以關係緊張,非常合理。


「現代版本的「失貞女人」(下場很悽慘)就是離婚婦女。無庸置疑,並不是所有女人都害怕離婚。但是當離婚的下場很淒涼,像南茜和妮娜這樣的女人,可能就會選擇在不平等的婚姻中取暖。」
按:越讀到後面越了解為什麼第一個案例是南茜,因為那個努力溝通調整、最後放棄溝通而選擇自欺欺人的膽小懦弱俗辣女人,可能就是很多人(或者最多人?)還有自己最接近的狀態。


「被妻子催促多分攤家務的男性,經常以降低需求的方式抗拒…
其他男性則不承認妻子幹了額外的工作,藉以否認自己沒有分攤的事實。
有些男性用別種方式代替做家事,如支持妻子的事業或進行房子擴建等,那些都是妻子其實並不需要的事情。
他們無意識的把「自己可以更大男人主義」卻沒有那樣做,視為一種給妻子的禮物。
…許多女性把憎恨丈夫這種討厭而沉重的負擔帶進婚姻,如同一些有害系統產生出來的有毒廢棄物,強烈的怨恨變得難以處理。」
按:溫骯就是給我如上的感受,幾乎整頁都是點頭如搗蒜認同到底啊。


「…因為家庭生活就是家庭生活,不是第二輪班。」
按:其實全書都可視為一本廢話,一兩句話就可以總結,書中也有說到,婚姻關係的融洽與快樂程度常取決於先生對家務參與的程度。
可是就像「月薪嬌妻」裡的概念一樣,這書和那戲要傳達的概念,最需要的人 通常是完全接收不到那訊息的。


過去生活中常常在面對家庭中的不愉快時,都努力的找方法調整自己去因應。
像是這之前寫的網誌,多麼正面樂觀積極的面對不如意:


轉念之外,也在小小的break之後能重新回來面對無法改變的現實:





這時候其實都很感謝自己本來的性格不算是太悲觀,總是能找到事情的光明面、或是自己沉澱一陣子後負面情緒就會過去了。
然後繼續在很多打氣的小語中得到能量,繼續面對生活。

但其實,這些所有的所有,都是沒有面對問題、解決問題、都是逃避問題、都是在閃躲而已呀!!!!!


如果真的去面對,就不會是只跟自己對話而已。
當然是有努力溝通過,但是過程和結果來說都是不佳或直接宣告無效 。
就在這過農曆年的當口,昨晚為了發紅包的事我又引爆了衝突, 今天早上就努力再傳遞我的訊息給應該要收到的人。



「我認為我對婚姻最大的失責是「未善盡溝通的努力」,這個善盡溝通指的是顧慮對方的感受下、事先想好期望達到的共同目標、以趨近目標為努力方向去溝通。
而我自己做的事是,把我的想法和感受,包括情緒以及垃圾,都丟給對方,所以是「沒有善盡溝通」。
再來,根本上分析,在家庭角色認知上溫骯是一個「傳統型」的人,基本上習慣了媽媽對他的照顧、其實也期待妻子和媽媽一樣做全部的家務,然後在事實上他做了「過渡型」的角色,所以覺得自己已經做了很多了。

而我最認同而且期待的是家務「均分型」,但為了配合現實條件,其實過著「傳統型」的生活:女性負擔了幾乎所有的打掃工作、洗碗、洗衣、照料小孩。
其中的落差很大,也充滿了負面情緒,而不管是從前新婚時對「空間分配」的意見表達,還是有孩子之後對不只是倍增的家務的負擔感到不滿,不論如何表達我的感受,都得不到我期待的支持,所以我也根本上覺得不滿。
因為我們都覺得自己做得比自己期待的更多了,所以不會互相感謝,婚姻的品質就持續劣化。」

我想這樣的分析應該不會被視為吵架吧,至少我是這樣想的。
溫骯絕對不是完全100%都不分攤家務的人。
但是我認為應該是我們期待的落差都太大了。他不是完全不洗碗,只是因為與長輩同住,我不想惹長輩不開心,所以基本上全都是我洗,如果有剛好長輩去洗澡了或不在家、溫骯也還是醒著沒有吃飽就睡著而且沒有吵架心情不好的話,我會請他去洗。但是這樣的結果是,前天小年夜那天他洗了早餐的碗,但這似乎是一個月甚至兩個月才有一次的機會。
當然,他會說,我不在家的時候他也有洗;但,只要我在家、我活著、就全部的人都認為該是我處理,而我又不認同,而且也都很早就表示過我的想法了,所以當然會不愉快吧。
洗衣服的事也是,打掃的事也是,照料小孩的事大致也是,我認為應該上述的事務只要不是家中長輩有做,就幾乎全都是我在承擔。
而溫骯負責的是,車子,以及家中常態來說只有他一個人在使用的頂樓的空間,之類的。

小孩的推車、汽座和奶瓶是爸爸選購的,但餵奶、換尿布、餵飯、到現在陪吃飯和挾菜以及教餐桌上的規矩,常態性全是媽媽負責。
不是100%不分攤,但照顧的勞務性質和佔去時間情緒勞動的部分,應該說是不成比例吧。


昨天爆發的事件是這樣,原來先生他們家的習慣是大年初一吃過早餐後再磕頭領紅包,但因為小孩有說「好想趕快拿到紅包哦」就讓我決定,在年三十的年夜飯後就把小孩都叫過來發紅包給他們。
網路上看到什麼「各自回自己家過年」那種性別平等的神話我是不敢去想 ,我要送給家中長輩的紅包我也打算按照他們的習慣到年初一再送上,但是我自己包給自己小孩的故意提早給,主要是想不要再跟他們同樣時間,也按照我自己以前家中的習慣給,應該沒有「錯」吧?
但卻讓溫骯因此大爆氣,因為沒有跟他們家一樣、沒有跟我以前一樣配合,就乒乒乓乓的怒摔門 一個人上樓去;嚇得小孩都說要把紅包還我,可以明天再給他們沒關係,然後因為是我惹了家中的「男主人」生氣吧,家中長輩也沒給我好臉色看。
 
我就繼續用通訊軟體和文字訊息傳達我的想法:
「我很早就表示過了,我不認同「嫁進你家」這樣的概念,甚至死後也不希望成為「張媽邱氏」這種稱謂。
但是事實上我就是一直都在配合著傳統型的你和令堂的期待(的方向),當然不是你們理想中的傳統型媳婦和妻子,所以你們從來都不滿意,因為我不順服、不完全配合,不任勞任怨。
像是過年,放假,我就被期待要完全負責照料小孩所有的事情,被期待要參與家務整理打掃和上市場採買和食物的製備。但是我不認同啊,但是我還是有在配合,所以所有人都不滿意我的表現吧。
張媽媽應該也覺得他很忍耐了,沒有要求我負責所有的打掃工作、沒有要我煮所有的菜飯、沒有對我頤指氣使;還出錢買菜養我、還煮給我吃、還「幫我照顧你」,還出錢去外頭吃年夜飯,對我夠客氣了。
我也覺得我期望的性別革命離我還好遠好遠,我還在忍耐著不說出口我的意見,沒有對著媽媽和你當面表示我希望的「均分」「平等」的想法。我在心裡的想法上對抗著全世界所有的人,覺得疲累孤單和憤怒不滿。
我今年唯一的一件革命性的努力就是在我對孩子的這部分,教他們客家話的拜年怎麼說,在我希望的年三十給他們紅包。然後就是革命的炮火隆隆,被你的憤怒摔門和媽媽的無聲的不滿回應。
而在傳統型的家中,以「盡量不讓張媽媽生氣不滿」為前提,我還能如何表達我的情緒與意見呢?」


所謂清官難斷家務事,學者分析的也就是「1980年代美國雙薪小家庭 」,第二輪班協調破局的離婚收場的不在研究分析之列,我的生命處境也就是我自己的課題而已。

一年多前參加活動寫了明信片要給「一年後的自己」,上面寫的願望就是改善和家人的相處,果然願望就只停留在願望的階段,就像「新年新希望」永遠難以達成一樣。
我分析了現狀,但是要如何去改善呢,改變別 人實在太困難了,又不想改變自己的想法去妥協,最後又落回原來的狀態,繼續逃避和忍耐嗎,啊,光是這樣想就覺得新年頭仍然是苦澀的舊滋味,一點都不值得期待呀怎麼辦呢。





我好希望自己能繼續喜歡自己,好希望自己可以更勇敢又繼續很有力量,可以繼續溫柔的面對這個世界。
我也會對學生說像是青峰說的那樣的話,但是我自己要先努力做到才行。


好幾年沒有燙頭髮了,過年前用5個多小時改變了造型,嘗試了沒有做過的簡單的燙內彎和瀏海,這是目前自己還滿喜歡的樣子。



今年端傳媒的新年籤詩很特別,有朋友抽到「爛泥」,有的是「困獸猶鬥」,很有意思。
而我自己抽到的卻莫名讓自己有點感動,想來也不是什麼籤詩,可以是現狀描述或是一種祝福吧。

希望新的一年,可以繼續相信自己和喜歡自己,給自己一些時間悲傷,也試著與自己和世界和好。
然後,即使是我的外在行為妥協了、一如以往的模樣,還是很希望自己裡頭仍然能抱著革命的熱情與能量,一如我自己所信仰和期待的那樣。


1 則留言:

  1. 最需要的人 通常是完全接收不到那訊息的。^_^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