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1日 星期五

服貿這堂公民課


從「看見台灣」我們熱血沸騰,看見台灣的美麗動人,以及電影沒說出來的、但因為電影而讓我們更關心的環境議題。
最近,我們也都一齊為「KANO」眼熱落淚,不管平時看不看棒球、是否從不運動,有走進電影院看的人幾乎都盛讚,對這個故事、對電影作品、對熱情支持的觀眾,我也都要按讚。
緊接著,又有反服貿的國會抗爭,這些都讓我們更愛台灣


我想,我們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理性,都會用上自己的理解力和愛台灣的熱情,做出判斷後表達立場,不論我們支持服貿或是反對它,這是民主社會的基本空間。

看完反服貿懶人包,就在電腦前上FB大喊反服貿是最簡單的。
但是在網路上糾集種子成員、真正用身體去衝進立法院,充滿對社會的熱情又自律自制的在議場內不眠守夜,我們沒幾個人做得到。

看著電視新聞,說街題上的是暴民、政治人物操控、政黨動員、拿放大鏡和溫良恭儉讓的品德準則要求抗爭人的行為,也是輕而易舉的。
但是,願意離開溫暖舒服的家,關掉電視電腦出發前往抗爭現場,肯花時間用自己的眼睛去親自觀察,分辨街頭廣場上想搭便車的政治團體和安靜理性的抗爭民眾,是很難很難的。


我承認,剛開始,我看了網路上廣為流傳的懶人包,是站在「反服貿」的這一邊。
在看到臉書上開始零星出現的罵張慶忠的言論,以及3/18晚間開始瘋狂洗板的佔領立院的照片、宣傳、還有現場即時轉播之後,我也更加情緒高漲。
其中,最讓我驚訝的是這個:
還有其他給中國人的移居台灣廣告


然後,我開始在想,我親愛的學生裡有人因為認同來自中國的媽媽,所以不論情感還是政治認同都自稱為「中國人」的可愛女孩,我也有千山萬水之外遠在中國大陸北方高原上的朋友。
我對於對岸這個中國,是害怕,岐視,還是排擠?

因為這層省思,提醒了自己要再多找正反兩面的論述都看一看,於是就讀了:
為什麼要支持服貿--寫給那些全面反服貿的朋友 連結
為服貿說公道話 連結

於是我自己的想法慢慢改向,我不反服貿,因為不希望台灣在國際上經濟邊緣化,所以未來的方向是必須走向開放的。
但是,立院裡頭的袞袞諸公,那樣的行為真的合法嗎?

有關於「服貿究竟是不是黑箱」問題很複雜,但感謝老天有人很認真有誠意的 整理研究
結論:我不知道服貿協議這樣到底算不算黑箱過關,但過程絕對是滿滿的瑕疵


是啊,我們之前都不理解,我們現在也都義憤填膺。
執政黨說服貿好,那就該好好說服社會大眾,商家做生意都很努力的促銷做廣告,你執政者太傲慢,憑什麼你覺得這東西對台灣好,就這可以用「過程完全合法」來粗暴推行?
更何況,官僚體系的做事風格也太草率差勁,現在雜誌挖出來說當初有做「產業調查」但過程多麼潦草不經心,根本就不是在追求「最佳解」,只想草草交差了事。
那個三天開八場公聽會,官員只會唸稿根本不回應解釋,究竟是貽笑大方還是羞辱自己?
執政者你這樣傲慢,粗暴,沒有人該原諒你啊。

在野黨也是一樣爛,拖延議程卻沒有實質用心的作為,真的反服貿的話是否有替代的方案和完整的論述支持? 不反的話,有在用心審查嗎?
尤其在有政治資源也該有視野高度的條件下,竟然做不到學生們組織動員所做的事,只會在旁邊另搭舞台,動員遊覽車載阿公阿媽們來,喊著跟學生一樣的口號。
真的很丟臉哪。
我們在這邊也看不到在野黨做出在野該有的貢獻,就只是虛耗時間和能量,讓我們如何對你再有期待呢?

在讀過服貿的文件、立法院開會的決議文和很多評論後,我老公有一段或許不雅但很真實的感想:
「結論真的就是:他媽的懶人包,他媽的媒體,他媽的PTT,他媽的程序正義,他媽的狗屁政客,他媽的我們自己  。」


至此,我整天盯著電腦螢幕在爬臉書上的抗爭相關文章,早已淚流滿面。
我發現抗爭的學生主打的是「反黑箱」,不是反服貿。
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一樣,剛開始也是看了懶人包就反,然後才慢慢讓自己更進入狀況。
於是,更感謝這些組織抗爭行動的學生們。
不是這種高度壓力的抗爭,會逼得我們大家去關心這個議題嗎?
大眾的事情大眾沒去好好關心了解,代議政治的代理者也都不能負責,我們不能不為這些學生喝采(以及心疼和感謝)。
相關文章:攻城的鬱悶年代

而且,這些青年學生們真的太優秀了,一般認為應該是真的像「暴民」才能進行的街頭抗爭現場,去過現場的人都肅然起苟的肯定他們,有秩序,夠自律。
相關的文章該看我一位優秀的同事,高中公民老師的抗爭現場公民教室: 如果你害怕街頭運動,那不是你的錯,是我們努力還不夠


我在課堂上跟學生說了,這次的抗爭在某種意義上已經成功了。
他們喚醒了國內大多數的民眾關心這個議題,讓大家意識到我們該花時間去讀一讀那些看來枯燥無聊的文本,或者至少也多搜羅各方評論,以公民參與的方式來推動社會的進步。

很高興,看到越來越多人在網路上的發言不是只有「反服貿」或是情緒性的謾罵反對者,而是都很認真的爬梳材料後,發表或支持或保守的各種意見。
像是:
佔領立院--年輕人的抉擇? 大家的責任? 連結
夜奔青島東 連結


周末天氣好些的話,希望有更多人去支援和關心這個議題。
但是,在抗爭現場展現能量、製造壓力之後,也該讓大家一同思考,更長遠的未來。
這場抗爭設定什麼做為終點? 有要考慮更提高抗爭的壓力層級嗎? 在抗爭結束之後,如何讓現在站出來支持的人們,持續關注、參與、甚至監督這個經濟問題?
相關: 決定你對服貿的立場前,你該想過這些問題

一個朋友說道,
「正反的論點一篇又一篇地看,越看越不知道該怎麼辦,擔心服貿的內容影響台灣主權,但經濟邊緣化卻又是一個問題。目前看的文章,反服貿的無法提供可代替服貿的更好意見,支持服貿的也不能保證中共沒有政治陰謀」。
看得我也是心有戚戚焉。
然後,我雖然對未來的想像偏向悲觀,但仍期待事情能向好的方向轉。
至於什麼是好的方向? 可能廣場上的人就有10種不同的期待,鍵盤前的恐怕還更多吧。
我有點懦弱又掩耳盜鈴的不敢想服貿具體的可能結果,最期待的是台灣社會越來越能擺脫主流媒體的操擦,越來越能關心公共議題並且花時間了解論述脈絡,最後能理性交換意見、平和的對話去決定政策方向。

謝謝立法院裡的學生,謝謝318這場學運,謝謝現場抗爭的理性民眾。
你們帶給台灣一堂最有意義的公民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